核心提示:達美樂在全球80多個國家開了近12,100家門店,在中國混了20年卻沒混到100家,好多人甚至聽都沒聽過它。
“一直以來,餐飲行業、百貨行業等商業形態,區域成功后進軍異地擴張,總難逃脫‘水土不服’而折戟的魔咒。‘本地試水成功,外地卻行不通’也成為如今諸多實力強大的餐企遲遲不敢邁步的頭等顧慮要素。跨省是,跨國也一樣。”
今年7月份,85度C集體撤離河南的消息,讓嗜甜品如命的我表示不解。
沒等平復心情,面包新語也隨即宣布了自己暫時放棄鄭州市場的消息。
鬧啥呢這是?——說到底還是“水土不服”惹的禍。
綠茶在上海僅開2家店就連忙收手,轉戰北京市場后卻做的異常火爆,祿鼎記在廣州火到不行,但就是遲遲不去外地開店。
等等類似的行為出現時,往往會被企業拿“戰略規劃”用以搪塞,但我認為,說是對自身定位、特色和競爭力在外地是否具備可延展性的一種不自信更合適。
(達美樂目前只在中國上海、北京、杭州三座城市開店,且數量依次遞減)
達美樂在全球80多個國家開了近12,100家門店,在中國混了20年卻沒混到100家,好多人甚至聽都沒聽過它;棒約翰全球4000多家門店,地位完爆必勝客,在中國卻淪落到了被迫拆分的地步;賽百味在全球96個國家開店超過了34225家,在中國也就300多家門店不說,生意也是一直不溫不火......
事實上,這種隨企業擴張而去外省(甚至是國外)開店的現象,從2015年開始變得越來越瘋狂。
《中國烹飪協會》一份數據顯示:2015這一年時間里,中國百強餐企“多業態、跨區域經營”的比重從25%飆升到了32%,單純跨省多門店連鎖經營的比重更是高達61%。另外,擁有500-1000家店的百強餐企已達到18%,較之前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
那么重點來了,跨區域開店想保持自信的秘訣是啥?我列舉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從頭到腳理清自己
其實也就是想明白你賣給誰,這些人有什么特點,你餐廳的菜品、服務、食材是否有特色;能否實現統一化、標準化、高度可復制化。
從“面—線—點”的步伐出發了解市場
面:
按照從省份、城市、區域到商圈的步驟,分析城市經濟指標,政府商業規劃,市場容量,競爭對手狀況等,從而制定開店計劃。
明確開店數量——究竟目標是5家、30家、50家?還是100家、300家、500家甚至更多?
清晰開店形態——究竟開在寫字樓、馬路邊還是 Shopping Mall 里面?是離社區更近、離CBD辦公區更近、還是離學校更近?
清晰自己的開店路線——你要以1線城市為核心,依次向2、3線城市輻射,是以消費水平和生活風格為核心,從與a(目前你品牌所在城市)最接近的城市開始逐步向等級更高城市擴張?還是以與a距離最近為核心,按照由近到遠的方式來擴張?
在這一點上,樂凱撒比薩的創始人陳寧就一直堅持“先滾雪球再摘蘑菇”的選址策略。樂凱撒目前只集中在4個城市布局,而不是到處跑馬圈地。
其原因是陳寧認為,如果品牌在進入一個城市后不能迅速占領市場,勢必就會快速被專注地方市場的其他同類干掉。
所以樂凱撒對于城市的布局是要么不進,要進就進最好的,要開就要以最快速度開遍全城。當然,關于這點還得就企業的戰略方向來定,每個企業的觀點和方向都有明顯差異。
線:選取可開店路段
(原麥山丘永遠開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比如原麥山丘,它位置一般不會選擇超出“密集聚客點”2公里以外的地方。
以君太店為例,這個“絕佳”位置往南不遠直通西單地鐵站,往北直通君太百貨和西單大悅城,往東連接漢光百貨。再加上這三個百貨原本就是西單客流最大的聚集地,以及原麥山丘自身的品牌集合力、店面裝修等因素,才實現了它月流水高達300w的漂亮成績(之前85度c的月流水在100w左右)。
(原麥山丘所在天橋連接著西單地鐵站、漢光百貨、西單大悅城、老佛爺百貨等人流密集的商城)
順應人流動線,開在商業區或交通動線的陽面(人流量大的道路一側)而不是陰面(人流量小的道路一側),簋街北側的生意總會比南側好很多就是這么個理兒;
點:尋找評估可開店地址
比如客流量、客群特征、競爭對手營業額、同品類數量的測算等(詳情可參見掌柜攻略的選址系列文章)。
從人力、物力、財力三個維度準備擴張
選擇好位置后,經營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三者是否能保持一致,則成為了企業跨區域開店過程中,風險管控成本和運營管控成本高低的決定因素。因此這三個因素也十分關鍵。
人才管控
隨時隨地儲備人才
(麥當勞希望年輕人在線方便的填寫簡歷,足以見得它對人才的重視程度)
麥當勞在這方面就相當重視,比如它會在自己的App、微信訂閱號中,專門開發“搖一搖”即可搜索店鋪招聘信息+微信在線投遞簡歷等功能,以此吸引更多年輕人就職;比如連續4年來麥當勞開放的“千里馬計劃”、全國“520招聘周”等活動,都是在找盡一切機會擴充自己的后備人員;
同時,它還積極培養“教練式經理”,通過他們來提升店面擴張后人才培訓的質量;
人才“本土化”——提高企業適應能力
麥當勞店鋪一般會有包括店長在內的4名核心員工和80多名零工(零工占總人數95%的比例),企業的主營業務、客戶資源、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由核心員工來掌握,20%的總人數占比能創造企業80%的財富和利潤,而維持充足的(80%以上)零工,則是為了確保可以提供QSC標準服務。
麥當勞每到之處都會大量招聘本地員工,以此在“人力成本”最低的情況下保證語言和文化上的融合,在給消費者帶去親切感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企業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這點,廣州市場就特別明顯(廣州市72家店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都是本地人,只有總經理是香港人),值得一提的是,奉行“100%本土化”的肯德基在這方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Tips:
跨區域新店開業時,餐廳老員工的配置一開始最好不要低于50%,隨著對新城市商圈的了解和運營的穩定,其比例應逐漸降低直至最后的“本地化”。
設定專門的開業團隊,以此抽調精英部隊,協助前期開業。這批人對新店開業有豐富的經驗,可以更好的應對突發狀況,以最短時間內穩定新店的運營事務,同時還可以降低老員工的配比比例(減少至30%以下);
完整的人才培訓系統,比如對關鍵人才的全過程管控等等(招聘、上崗、培訓、考核、激勵)。
物力管控
“原物料的采購和物流的運輸問題”+“產品標準化”
綠茶的開發總監告訴我,他們在成都的店好多都會增加一些當地人愛吃的川菜,包括裝修風格也會因地域特征而選取不同的主題,所以這也是他們當初不叫“杭幫菜”而叫“融合菜”的原因。這種適當的“本土化”非常有必要,人家肯德基不還在中國開“中國風”主題餐廳么你想…
Tips:
中國的消費者從“南——北”對咸味的需求比例更大,由“北——南”則對甜、辣等刺激性口感的需求逐漸遞增,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地帶,都會有明顯區分。因此,這需要企業根據地域的不同而進行消費者口味調查并作出相應的“本土化”調整,而非一味的執拗不誤。
盡量不要在原材料占比達不到70%的城市開店,成本太高。
財力管控
企業“財務運算公式”應隨區域變化而調整部分重要指標
看看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吧,去火車站每次想吃點東西總會嚇出一身冷汗,這價格簡直坑爹。所以在不同省市,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價格的調整也是非常值得你關注的問題,當然這還是取決于當地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以及對品牌的接受程度和溢價認知。
Tips:
要了解當地客戶群的基數和消費頻次,可以通過對其他同品類品牌的參照來進行對比分析。
最好不要去落后于當前城市經濟狀況5年以上的地方開店,通常情況下2-3年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