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隨著電商行業的崛起,新一佳等百貨實體店受到沖擊,而日益增加的場地租金及人力成本,讓百貨經營迎來了轉型“陣痛期”。
最近市民發現,本地零售名店新一佳出現貨架空空的現象,有的門店關閉,被曝出資金周轉困難、拖欠供貨商貨款的信息。隨著電商行業的崛起,新一佳等百貨實體店受到沖擊,而日益增加的場地租金及人力成本,讓百貨經營迎來了轉型“陣痛期”。
百貨業會引發“倒閉潮”嗎?專家認為,百貨實體店及時調整角色,通過電商化、差異化、體驗化的實現,仍能打造出核心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
新一佳商場鬧“空城計”
創立于1995年、曾是業內大腕的新一佳百貨超市正陷入危機。記者昨天走訪了多家門店,發現園嶺店、東方華都店寶安店、布吉中心廣場店已相繼關門。而正在營業的新一佳超市店內顯得冷清,顧客和工作人員寥寥無幾,部分貨架空空如也。
位于中興路的新一佳東門店,電梯全部停運,以前二樓的商品全部移至一樓。店內只有兩三個顧客在選購商品,七個收銀臺只有一個在正常使用。位于布吉中心花園的新一佳木棉灣店內,貨品擺放得很混亂,例如零食類和奶粉類商品放在一起,成為幾款商品的“霸王場”,且沒有任何區分標識。冷藏區在店內沒了蹤影,蔬菜、生鮮、廚具、服飾、家電、文具、玩具、衛生紙、洗滌產品的貨架全部缺貨,幾米長的貨架只有零零散散的幾袋洗衣粉。正在選購商品的陳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沒來新一佳了,以前這家店還是很火爆的,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收銀的地方都是推著一車車的人在排隊。前段時間聽說新一佳超市可能不行了,我還不相信,今天來到超市真嚇了一跳。好好的一個超市,怎么說倒就倒了?”
一名新一佳店員介紹,他們還在正常營業,目前沒有拖欠薪資,只是人流量已經大不如前。
面對目前的困境,新一佳如何應對?相關負責人稱,內部會重組。作為一家深圳本土且有20多年底蘊的公司,新一佳若能渡過難關,勢必重獲新生。據悉,早在7月1日,深圳市金融辦和深圳市銀行業協會已分別牽頭召集各相關債權銀行,商討支持其轉型發展的具體方案和措施。
百貨店成本高漲壓力巨大
像新一佳因為經營不佳而飽受壓力的事件并不是孤例。從上半年各大百貨零售商業績來看,普遍呈增幅下滑甚至負增長態勢。聯華超市凈利潤大降八九成,卜蜂蓮花持續虧損,人人樂上半年凈利也大幅下滑,中百集團則大幅虧損……各公司普遍這樣解釋下滑原因:一是受消費渠道多元化和電商沖擊所致,二是賣場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統計,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3.2%,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1.1%,相比上年同月回落了3.7個百分點。
據業內人士反映,包括百貨在內的深圳實體零售商業放緩增長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電商在生鮮、服裝、進口食品方面的迅猛增長,導致百貨實體店的經營壓力增大,并且出現了“實體店試衣掃碼,線上購買”等一系列現象。在經營成本逐年大幅上揚的現實狀況下,出現“新一佳事件”不足為奇。
加強體驗進行全渠道銷售
深圳是國內商業的前沿陣地,大型零售巨頭沃爾瑪中國、華潤萬家就將總部設在深圳。深圳百貨業更是在國內獨領風騷,茂業、天虹、太陽、歲寶、海雅等老字號業務遍及全國。“新一佳”事件發生后,不少市民擔心是否會引起連鎖反應。
對此,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的專家分析認為,經過十多年的互聯網影響,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心理已全然不同。他們除了看中網購的便利性及商品多樣性之外,更愿意用金錢換取時間與舒適。線下百貨超市若不加快轉型改革的步伐,依然延用舊經營手法及商品結構,會越來越不合時宜。“不過,百貨實體店現在開始加快轉型升級,采取真正有效、執行度高的實招,實現電商化、差異化、體驗化經營,相信仍然會迎來可持續發展的好時機。所謂‘倒閉潮’,現在來說恐怕還為時尚早。”
事實上,深圳百貨商家是全國最早開始轉型升級的,大多已取得較好效果。一方面,對于網購不能提供的真實場景和體驗感受,百貨實體店都在拓展這方面的業務內容,揚長避短,與網購形成實質上的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實體百貨店的銷售都進行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全渠道銷售。例如,華潤萬家去年在前海自貿區內開出“港貨店”,同時為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其官方購物平臺e萬家也同時上線,“海外購品質+出國購優惠”的商業目標讓國內零售界大為震動。去年10月,天虹商場宣布官方APP“虹領巾”作為全渠道戰略的統領角色正式上線。“虹領巾”連接了顧客和后臺,向后連接會員中心、營銷中心、大數據中心、全渠道銷售中心、流量中心,向前導出購物平臺、營銷中心、會員聯盟、本地生活四大核心功能,最大特點是基于門店和專柜O2O,先做深度再做廣度。據業內專家介紹,這種線上線下深度結合的方式被業界公認為實體店走電商化道路的代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