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未來的實體店該如何走?《第三只眼看零售》為你解讀,近兩年實體店轉型呈現哪些特征,代表了未來什么樣的方向?
伴隨著各大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報的陸續公布,2016年進入后半場。與去年相比,實體零售業經營環境進一步惡化,企業關店已經成為常態化。另一方面,零售企業的業態轉型和創新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新業態、新模式、新玩法層出不窮。用一個詞來形容2016年的實體零售業,那就是:“冰火兩重天”。
尼爾森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整個零售業的發展在GDP的總量中的占比已經較高,中國的城鎮化率在超50%之后也顯示出緩步發展態勢。這意味著,未來零售業的經營環境不會有好轉。
未來的實體店該如何走?《第三只眼看零售》為你解讀,近兩年實體店轉型呈現哪些特征,代表了未來什么樣的方向?
社區店成為實體店“最后一根稻草”
不久前,中國IGA峰會在貴陽召開。在這場主題為“隨顧客而變,好商品、新體驗”的論壇,與會企業家一致形成的共識:大賣場開不動了,要發力社區店。
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表示,大賣場黃金期已過,消費者在快速分層,步步高未來將重點發展社區鄰里中心,涵蓋食品超市和兒童業態、健身、書店、咖啡輕食、藥店、家政服務等,舍棄關聯性不大的業態;并且要旗幟鮮明的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反對宅男腐女,鼓勵消費者出門消費或運動。據王填透露,步步高新鄰里中心店將于12月在長沙開業。
遼寧興隆大家庭董事長李維龍表示,要打造消費者喜愛的社區中心。“社區店不需要講定位,做全客層、全家、全業態;讓女人自由購物,孩子快樂玩耍,老人休閑等待,男人洽談商務,一站式消費和享受,帶著顧客玩,成為社區的大管家和好鄰居、生活中心、大院子和大客廳”,李維龍說。
事實上,業界當前探討的社區店并非此前我們所理解的“綜合超市小型化”的概念,而是結合消費者需求升級變化后的創新與復合業態。它有一個近義詞:小業態。
尼爾森數據顯示,社區店、專業店以及小型門店增長率逐步增高。現代渠道里面積更小的便利店、小超市業態還有一些專業渠道像化妝品渠道,母嬰渠道等。在開店增長率方面:母嬰店增長達到13%, 化妝品店,便利店,小型超市增長在10%左右,大賣場的開店數增長只有5%左右。
生鮮專賣店大行其道
6月30日,中百超市旗下的生鮮主題店“鄰里生鮮”首店正式開業迎客。店面位于漢口濱江苑1期東南門,是在原中百超市的基礎上重裝改建而成。綠色的門臉給人全新的視覺觀感,新招牌上“鄰里生鮮”幾個字格外醒目。
據了解,該店鋪邀請日本設計大師精心打造,400多平米的空間顯得精致又溫馨。綠色和原木色是店里的主色調,契合新店主打的“生鮮”主題。照明用的軌道燈簡約而摩登;“農產”、“鮮肉”、“優選”、“個人護理”等不同品類分區字樣大而明顯,讓購物者一目了然,便利十足。靠著落地窗的弧形吧臺位,購物者可以在此休息,或去收銀區買份關東煮和現磨咖啡(或永和豆漿)坐下慢慢吃。
中百旗下的鄰里生鮮店是繼生鮮傳奇之后,又一家連鎖化、系統化的生鮮專賣店業態。自樂城超市去年創辦生鮮傳奇以來,這種聚焦廚房品類、面積在200平-300平之間,輻射周邊500米范圍的生鮮專賣店引爆業界。《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目前類似生鮮傳奇這樣的業態幾乎可以說是遍布全國。
目前,生鮮傳奇第九家店已經開業。樂城超市總經理王衛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今年生鮮傳奇將加快開店速度,預計年內能夠開出三十家。生鮮傳奇的第三代門店將于9月推出。
需要注意的是,生鮮專賣店看上去操作簡單、容易模仿,但其背后需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經營技術。一些仿效者容易忽略其背后“看不見的軟實力”而盲目照搬,導致經營虧損。一個生動的案例就是,南寧市一家叫做“鮮府菜鋪”的生鮮連鎖店,一夜時間十家門店全部關閉,員工被拖欠工資三四個月,有媒體稱之為“蔬菜版”的水果營行。
會員店試水道阻且長
去年后半年,物美集團首次推出旗下倉儲會員店;不久,繼物美之后,永輝也開出了自己的會員店。物美首家會員店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28號,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米,提供超過500個免費停車位。會員需要繳納150元的會員年費方可購物,提供精選的約5000種國內外知名品牌和優質原產地的商品。
永輝首家會員店位于上海楊浦區國順東路,周邊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林立。店面面積200平方米,整體設計裝修風格以精致、簡潔為主,提供的商品品類有1000種,是從永輝全部商品中挑選出的精品,以生鮮、食品為主。
可以看出,雖然都是會員店,但兩者的經營模式大有不同。物美會員店是借鑒了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的模式,采用倉儲式的會員店模式;而永輝的會員店面積要小很多,增加了進口商品直營、O2O體驗等模式。
物美、永輝雙雙試水會員店反映出實體店轉型的一種思路。我們都知道,沃爾瑪山姆會員在中國市場經營非常成功。統計資料顯示,山姆會員商店的年銷售額在12.5億元左右,深圳福田山姆會員店的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18.7億元。主要是山姆會員店通過大批量進貨、用大而簡單的復合包裝、卡板式陳列降低成本,采用倉庫和賣場合二為一的銷售方式大量吸引顧客買貨。
從物美、永輝兩家企業會員店實際經營情況來看,國內企業會員店的試水可謂道阻且長。有專家分析,與山姆會員店、COSTCO等國外成熟的會員店相比,國內會員店需要更加系統的商業邏輯。
跨界集合業態蔚然成風
這兩年,位于上海市衡山路的一家叫做第五空間(5th Space)的集合店引起業界關注。5 Space是馬克華菲的一家生活概念店,一樓、二樓銷售馬克華菲男裝和創意家居用品;三樓是一個咖啡館和書店。
馬克華菲集團自己把第五空間(5th Space)稱為沒有墻的美術館,混跡徐家匯的時尚潮人會告訴你這是一家能看到不少新銳設計、有許多文藝活動的club,而周邊的上班族會說這里的咖啡和下午茶環境很棒,每個人口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第五空間,你很難準確定義第五空間究竟是一個時裝店、家居館、咖啡店還是文化會所,它的復雜性和多樣化使它即便在衡山坊這樣一個潮牌匯聚的創意街區里也顯得新穎別致。
事實上,與第五空間(5th Space)類似的跨界集合業態這兩年越來越多,比如,有咖啡館與書店、文創產品集合在一起的貓的天空之城咖啡、言幾又等。
集市概念興起,“菜市場”卷土重來
當年,永輝超市借助“農改超”的政策東風成功擊退福建當地菜市場,成為一家以生鮮為主打的大賣場。可以說,永輝是伴隨著傳統菜市場的衰落而逐步輝煌起來的。類似的,很多大型賣場也是通過逐步取代菜市場而在生鮮品類上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但現在,一個新的趨勢是,集市的概念在實體店開始興起。門店設計師們盡可能營造傳統集市的購物氛圍,讓消費者回歸到當年“菜市場”的購物體驗。
舉例來說,北京三源里菜市場近期在網上刷爆朋友圈。這家被稱為“高逼格”的菜市場經營進口乳制品、海鮮、果蔬、干貨等生鮮品類,其商品品質、陳列美觀度令人嘆為觀止。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集市概念的興起反映出消費者對品質食材和場景化的購物體驗的需求,在未來,這種模式或將成為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