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業界體驗經濟標桿“大悅城系”如何玩轉創意零售?LV、H&M等零售品牌有什么轉型做法?零售跟其他業態跨界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零售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裹足不前。有先見之明的商場們和品牌們為應對困境可謂絞盡腦汁,比如調整場景、業態、引導多元生活方式、引入新興品類等。這些新奇做法說到底就是為了適應目標客群日益升級的需求,強化吸客能力。
那么,領先者們做了哪些活躍零售空間的嘗試?業界體驗經濟標桿“大悅城系”如何玩轉創意零售?LV、H&M等零售品牌有什么轉型做法?零售跟其他業態跨界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一、場景化的零售空間,強化吸客能力
1、購物中心里的“市集”
“市集”,這個曾經熟悉的名詞,似乎早已被人們淡忘。作為舊時代的商品交易方式,“市集”日漸被時間空間固定、環境更優、商品更豐富的購物中心,甚至網店所取代。
然而,正如潮起潮落,流行的事物總是會輪回。你有沒有發現,“市集”又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來看看這些新形態的“市集”如何成為購物中心中的新氣象!
(1)短期市集活動:新興的營銷方式
短期市集活動,具有極強的主題性,可策劃空間大,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目前已成為一種新興的營銷方式。
購物中心可邀請場內商戶參與,還可與商場之外的、吻合活動主題的新興品牌或自創品牌合作。從商業的角度,短期市集活動因其規模可控,成本不高,受到廣大購物中心的青睞。
其中,業界體驗經濟標桿的“大悅城系”,把創意零售玩得不亦樂乎!
成都大悅城“罐頭鬼市”:以復古“成都夜市”的概念為創意基礎,聚集成都好吃好玩人、事、物,重燃夜市文化,打造為期1個月的“罐頭鬼市”,讓消費者都能快速理解復古市集的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并為購物中心迅速聚集大量人氣。
成都大悅城“罐頭鬼市”
圖片來源:罐頭市集
還有諸如北京朝陽大悅城手工創意市集,天津大悅城日漫手辦市集、復古市集,煙臺大悅城后備箱市集,西單大悅城CITY瘋果創意集市,沈陽大悅城iMART創意市集等。
合肥之心城舉辦的“瘋果創意集市”,招募全國各地以及合肥當地原創設計師攤主,展賣上萬件創意作品,并融入互動體驗環節。
圖片來源:瘋果
北京亮馬橋官舍定期舉行各類文化創意類市集,展現當下文化、藝術、設計、創作方面的新思潮。
圖片來源:artron.net
購物中心除自身策劃舉辦和與成熟的市集機構(例如成都大悅城與罐頭市集、合肥之心城與瘋果創意集市等)合作打造的短期市集活動之外,也有主要面向大學生的創意創業市集和公益性質的市集活動。
面向大學生的創意創業市集,為大學生攤主提供免費的攤位,讓其擁有展示、交流和銷售創意作品的平臺,也能夠為購物中心吸引年輕的消費者。例如成都大悅城創客微集市、天津大悅城騎鵝公社大學生創意基地。
騎鵝公社
廣州正佳廣場舉辦“換物市集”,為本土手工藝人和參與活動的人們免租金,聯合公益機構為直接捐贈的人現場收集市民們的閑置物品,最終將愛心送往需要幫助的山區、學校等地。
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仁恒置地在“9.27世界公民節”舉辦的“城市綠色市集”,則是倡導環保、可持續的綠色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2)長期市集:創意主題空間
除短期的市集外,有些購物中心使“市集”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將“市集”這一熱鬧場景融入購物中心,打造特色化的主題空間。這些舉措不僅讓購物中心自身的面貌煥然一新,同時也能為顧客帶來全新的體驗。
鄭州華潤萬象城打造哈利波特“93/4站臺”經典場景街區,集合各類文藝、潮玩的創意小店,將小眾和原創搬進購物中心,形成差異化競爭。
圖片來源:鄭州晚報
上海合生匯的城市市集“CITY MART”主打餐飲中的小吃類,其亮點在于門面裝飾設計,吸引眾多人群駐足和拍照留念。
位于朝陽大悅城地下一層的“精品生活市集”,匯聚了餐飲、飾品、化妝品、生活及體驗類店鋪,更加契合來自地鐵客流快節奏、生活化、多元化的需求。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成都大悅城“咕嚕學院”是一個以手工原創為基調的主題街區。
天津大悅城騎鵝公社II期神獸寺街內,既有創意店鋪、市集、小吃,還獨創了可膜拜、可祈愿、可求簽的“神獸寺”,增添了強互動性的記憶亮點。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上海大悅城摩坊166屋頂藝術街區,集原創、手作、情調、風味、夜宵為一體的街區。設有手作人街、霓虹街和未央街三個主題板塊街道。采用懷舊的紅磚墻,喚醒消費者復古情懷;后現代工業化的裝修風格,融合當代審美趣味,賦予摩坊另類的空間體驗。
圖片來源:贏商網
2、零售品牌的場景化轉型
“場景化體驗”除了被融入到商場空間的打造外,還被各品牌運用到零售店鋪中。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零售品牌開始嘗試場景化設計,與消費者產生更多的良性互動。
(1)牛仔服飾品牌JASONWOOD:牛仔廚房店
它不是一家融入牛仔元素的餐館,而是融合牛仔服飾定制、改款、保養等服務的體驗店。設輕餐休閑區,可舉辦沙龍或明星互動類活動。有趣的是,這里的桌椅、物件,只要喜歡都可以買回家。
圖片來源:天風影像
(2)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店:變身24小時書店
為了適應當下市場的發展,這家新華書店采取了調整措施。首先,它搖身一變成為一家24小時的書店,滿足各個時段人們的閱讀需求。其次,它改變了之前單純賣書的經營模式,整合了輕餐、服飾、休閑業態,以及文創產品,營造出良好的文化體驗氛圍。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
快閃店:備受關注的場景營銷方式
“POP-UP STORE快閃店”這一零售營銷方式,雖然已不是新興的,但它能夠實現商場和品牌的雙贏,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
快閃店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大品牌的時尚限量品快閃店;
第二種是時尚新興品牌(或成熟品牌進入新市場)的形象展示與推廣店;
第三種是線上購物平臺的線下展示與銷售。
LV與草間彌生合作的波點概念快閃店
圖片來源:yoka
H&M的海邊集裝箱快閃店
圖片來源:oddee.com
(3)韓國人氣IP“LINE FRIENDS”:幾度探店終落地
LINE FRIENDS于2014年及2015年以快閃店的形式造訪了上海K11,北京三里屯,銀泰中心,成都太古里,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上海K11快閃店
圖片來源:新京報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快閃店外擺
圖片來源:東北新聞網
北京國貿銀泰中心快閃店
當這些戰略性地區的快閃店取得連續成功后,去年LINE FRIENDS終于將首家常規店帶入中國,落戶上海新天地SOHO復興廣場。如今LINE FRIENDS常規店已開到廣州、上海、成都以及南京等一線城市。
上海新天地SOHO復興廣場常規店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4)野獸派:快閃店開業第三天即收到商場邀約
當初的野獸派花店也只是一家在微博上成名的線上品牌,2013年6月在北京國貿三期內的JOYCE店開設了第一家快閃實體店。在快閃店開業的第三天,野獸派便收到成為商場固定店鋪的邀約,而今已發展有20家實體店。
野獸派花店在國貿三期的快閃店
我們也不難發現快閃店的三大功能:
1.大品牌快閃店,能夠為商場帶來高人氣,聚集更多客流;
2.新興品牌或進入新市場的品牌,能夠獲得一個市場驗證的機會,快閃結束后交出的成績單,足以成為和購物中心雙向選擇的籌碼;
3.線上品牌,能夠獲得更落地的展示和銷售渠道,獲得全渠道銷售機會。
除此之外,快閃店和當下的社群經濟密切相關:品牌粉絲們在經過精心設計的pop-up store拍下紀念照,上傳到社交網站——這正是品牌求之不得的社群營銷。再加上前面所說的三點雙贏(win-win)的好處,看不出購物中心有什么拒絕快閃店進入的理由。
二、新興集合類店鋪,引領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1、類型豐富的集合店:倡導生活美學
(1)HI百貨:生活價值觀主導的精品百貨
圖片來源:贏商網
HI百貨是集合眾多設計師品牌的精品店,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品牌。產品品類包括藝術品、日常用品、家居用品、書籍等,均按藝術品方式陳列,打破傳統零售的陳列方式,更加注重體驗感,讓消費者在不同的藝術場景中與美好不期而遇。
(2)復合書店:以書為載體的文化生活空間
圖片來源:新浪網
方所書店的空間,已經慢慢從賣書、賣美學生活產品的空間,變成能夠提供更多藝術文化的展延的空間。方所的野心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這里不僅是一個“店”,更是一個“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與美學的發生場所。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位于北京西紅門薈聚購物中心的言幾又也提供了一個文化空間。在這里的畫面通常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周末,一層各圖書區人們在靜靜的選書,階梯狀的休憩區坐滿了手捧書閱讀的人。
與此同時,二樓的手作區域人頭攢動,年輕的消費者埋頭DIY綠植、花簇和首飾。輕餐區坐滿了或輕聲交談、或安靜辦公的人們,這也絲毫不妨礙家長們帶孩子在兒童區玩樂。
轉一圈下來,說不定還能遇到某個名人或網紅正在活動區直播。而這一切,都在同一個空間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讓人想駐足并加入其中,也會萌生平時來坐一坐看看書的想法。
(3)誠品生活蘇州:倡導“誠品”式Life-style 的小型綜合mall
圖片來源:誠品集團
誠品生活蘇州,是一個集結眾多文創品牌的、倡導“誠品”生活方式的小型綜合mall。除了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豐富的文化活動,它還集合了各種與其氣質相符的各類設計師服飾、皮包、手作品牌、餐飲品牌,以及文創產品,誠品書店更像是其中的主力店。
2、新興品類的引入與興盛:適應消費升級
新興品類陸續進入到購物中心,說到底是為了適應目標客群日益升級的需求。
(1)植物、首飾等手作類:get各種新技能,回歸匠心的自然狀態
各家購物中心都在紛紛向“手作”這一品類伸出橄欖枝。
如:朝陽大悅城的“悅界”針對其以中產家庭和文藝青年為主的客群,配置了畫室、黑膠唱片店、青瓷館,以及銀飾、陶藝工坊等商鋪。合肥新地購物中心的手作市集“姆咪谷”也匯聚了101家獨具風格的店鋪。
圖片來源:臺灣自由行
“手作”這類的主題街區的洞察是:人們渴望動手參與、獲得一些新技能、并喜歡拍照發朋友圈分享。對購物中心來說,“手作”的好處是消費者更長的停留時間,進而可與品牌及商場進行更多互動。
(2)創意雜貨融合店:流行飾品、創意禮品、家居用品等的一站式體驗
近年來,這類融合店興起。同一個購物中心就有多家同類店鋪,甚至是同一樓層多家。品牌如:The green party、潮品摯尚、I’m心悅生活館藏等。
圖片來源:萬家熱線
三、零售在其他場景內的植入
1、零售+KTV:所見即所得
上海合生匯購物中心的星聚會KTV向零售跨界——引入了“全景體驗式購物”,把海淘、創意市集和KTV結合起來。星聚會的每個櫥窗將定期根據物件風格更換主題,只要掃一掃商品二維碼,就能把店內藝術飾品帶回家,實現所見即所得。
圖片來源:OnlyLady女人志
2、零售+餐飲(+體驗課程):擴大經營范圍,增加客戶粘性
意大利EATALY將超市和餐飲相結合,還提供烹飪課、品酒等培訓,傳遞意大利美食的魅力,讓消費者體驗精致餐食的美好。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衣戀旗下的teenie weenie打造其 café餐飲品牌,讓粉絲們在購物時能夠歇腳,與咖啡相關的周邊產品也獲得顧客的青睞,增強顧客粘性。
圖片來源:小紅書
四、創意零售模式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破局有望?
無論是充滿新意的短期市集活動,還是形式多樣、主題各異的長期市集(即購物中心內的創意主題空間);
無論是體驗感倍增的零售品牌,還是玩的就是心跳的快閃店;
無論是倡導各種生活方式的集合店,還是多元跨界的玩法,都是品牌們面臨零售困局所作出的積極嘗試。
總體而言,這些模式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嘗試:
1、充分利用建筑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在室內外、在不同的時間點設置多元化的市集活動和快閃店,為創意設計、新興品牌等搭建展示和交易平臺,成為一種文化交流方式;
2、打造互動性、主題性強的場景,形成強烈的記憶點,成為購物中心的吸客引擎;
3、適應消費升級的心理和現狀,引領都市生活新方式,提供周末新去處;
4、體驗感強、場景唯美、品牌新奇的零售空間,刺激消費者情不自禁地拍照分享;
5、消費的便捷性和場景化,重視兩種或多種業態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關鍵點:體驗性增強
本質:購物中心想盡一切招數將消費者吸引到實體店中
這一輪的嘗試無疑對刺激零售業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零售品牌們要突破困局、煥發生機與活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自:商業地產云智庫(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