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便利店跨界開展餐飲業務 對餐飲企業是挑戰還是機遇?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6-10-24

  核心提示:便利店跨界開展餐飲業務,究竟是餐飲界的一股清流,還是來勢洶洶的颶風?對餐企是挑戰還是機遇?

  近幾年由于零售業萎靡不振,便利店也開始想辦法開源節流,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而其中,便利店跨界餐飲已經成為業內常態。

  2014年華潤V+超市開“白領飯堂”的新鮮玩法,使“超市餐飲化“形成一股熱潮。隨著經營便當、甜點、休閑咖啡、營養早餐的便利店遍地開花,受電商影響小、門店面積不大、發展方式多樣靈活的便利店相比較大型的超市,跨界餐飲就顯得更加“便利”。

  根據北京市商務委的規劃,要在2017年底前在北京市新建或改造300家固定的早餐門店,并發展150家具有早餐服務的連鎖便利店,還要達到1500家以上符合早餐經營示范店、規范店的標準早餐網點。

  這無疑是給便利店跨界餐飲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人們已經習慣在7-11買午餐時,7-11門口也掛上了“北京市早餐規范便利店“的牌子。

  便利店跨界開展餐飲業務,究竟是餐飲界的一股清流,還是來勢洶洶的颶風?對餐企是挑戰還是機遇?

  筷玩思維先帶大家來看看便利店的優勢解決了餐飲哪些痛點問題。

  便利店+餐飲的優勢,解決了餐飲哪些生長痛?

  便利店的核心優勢就在于“靈活“,它可以開在社區、學校、辦公樓任何一處。

  全天24小時開放的營業模式,商圈輻射半徑一般不會超過500米的距離優勢,可以打消消費者在時間上的顧慮,隨時隨地徒步到店購買所需物品,這使便利店獲得了社區居民、學生、白領工作者等消費主力軍的青睞。

  1、快捷、低價格、高標準化,使便利店性價比更高

  在7-11便利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商品是食物,其中早點和便民食坊等商品信息最惹人注目。包子、油條、粥、豆漿等各類早點價位均在10元以內。

  便民食坊里有各類便當、配菜套餐,套餐類的芽菜雞柳組合、溜雞肉組合、小炒肉組合等皆是按照三種菜品的搭配標準,價格都在20元以內,其中便當類的蝦仁什錦炒飯只賣到了6.5元。

  7-11日常的飯團、壽司、面食、配菜等,在口味上不斷推陳出新,每周都會上架多種新產品,據稱產品年替換率為70%,其目的是為了吸引熟客頻繁光臨,保持新鮮感。

  營養健康的早午餐,快捷便利+低價格的優勢,讓7-11深受白領人士的喜愛。

  2、完善的共同配送體系,保證了食品的高安全性

  共同配送就是指生產廠家、供應商和便利店三方通過互相合作,集中原本相對分散的配送路徑,把同一地區同類廠家的產品實行共同配送,從而形成合理化物流體系。

  7-11在共同配送體系的基礎上,又對產品進行了細分。在各個區域設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據產品的不同特性,分成冷凍型(零下20攝氏度),如冰淇淋;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恒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20攝氏度),如面包、飯食等,依據這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

  “溫度管理”背后折射的是7-11注重食品鮮度、崇尚產品品質的思維。完善的配送管理體系,保證了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是任何一個企業涉足餐飲的基本職業操守。

  從便利店到便利餐飲店,合作與自營哪個是良方?

  VanGO便利店引入“阿狗家”小吃鋪,OK便利店與日式咖啡廳結合,C-Store融入文藝田園咖啡的元素等等,諸多便利店選擇與餐飲商家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較之與餐企合作,便利店選擇自營必將與餐企引發正面競爭。

  “全家便利”走自營之路,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快食加工廠和面包供應中心,省略快食產品門店現場制作環節,主推冷柜快食品類,例如便當盒飯、壽司飯團和沙拉等。

  這樣的餐飲自營配置,與正規餐企如出一轍。

  “全家便利”第三代店也與其它便利店不同,熱熟食陳列依托收銀區延伸展開,希望借此激發顧客一進門就想消費的欲望。在100平米的全家便利店中,有20%面積用于桌椅擺放形成休閑區,方便那些購買了食物的消費者坐下來享用。

  按照“全家便利”在上海的運營經驗,這種基于堂食的設施,會大大增加消費者在店內的消費,尤其冷熱快食,因為是自營商品,毛利率最高,最終能使店面整體增加10%至20%的營業額。

  另外一家也走自營模式的7-11便利店僅在北京國貿地區就開了32家分店,幾乎在國貿的每一條道路上都可以看到。

  便利店的布局密度之大,可以為社區和商圈顧客提供深入便捷的餐品,但同時會造成對餐企客流量的分流,對餐企也是一種威脅。

  未來,以“全家便利”和7-11為代表的自營模式下的便捷餐飲店與傳統餐企正面交鋒,結果如何,筷玩思維也會持續關注。

  除了自營外,走“便利店+餐企”合作模式的也不在少數。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餐飲商家開始轉向O2O,受需求驅動的餐飲外賣也越來越流行。

  由于餐飲企業因門店面積、場地選址、食材供應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無法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送餐的需求,類似于7-11的便利店,則可以利用自身高密度的門店分布,更好地為消費者解決送餐時效的需求。另一方面,便利店強大消費的主力軍也可以為餐飲商家帶來穩定的客源。

  同樣,便利店選擇與餐企合作,一來實現了自身營收來源多樣化;二來可以保證便利店食物的美味與新鮮;三來無需因增加餐飲業務而擴大門店面積;四來餐企自身專業烹調食物的經營經驗,也可以為不懂餐飲的便利店跨界撈金做保障。

  “全時模式”能否成為便利店跨界餐飲的終極形式?

  餐飲行業起點低,剛需性明顯,成為各大行業跨界擴張的首選。明星跨界開美食店,LV、Gucci等奢侈品跨界做起了咖啡、簡餐,近兩年便利店也來到餐飲界湊熱鬧。

  全時便利店如今開的風生水起,完善的餐廳設施,合理的餐廳布局,完整的餐飲管理體系,以及足以支撐現場食物烹飪和多人用餐環境的門店面積等等,其儼然變成了一個餐廳。

  這樣的門店設計,讓我們不禁再次想到去年一則新聞報道說,全時便利位于北京豐臺的總店,看起來既像餐廳又像咖啡廳,還是便利店?傻傻分不清。

  全時便利店總裁張云根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全時的目標就是做中國目前惟一的超重資產模式運營的內資便利店。所謂超重資產運營,就是在便利店中增加現場烹飪設備和多人用餐區,單店的投資規模超過150萬元。”

  如此重資打造的“便利店“,究竟對餐飲企業有多大的殺傷力?

  1、大膽模仿傳統快餐店的模式,將快餐系統引入便利店

  在店面設置上,全時開辟出門店一半的面積放置桌椅,可容納50人同時用餐。另外,店內的后廚場地面積,可以滿足后廚完成近20種蓋飯等的加工。

  據了解,全時北京永安里店一天營業額達15000左右,而餐飲和咖啡大約可占到整體銷售額的40%。

  2、創新性地將收銀臺改造成“迷你咖啡廳”

  全時的收銀臺不僅能夠銷售現磨咖啡、果汁、奶茶等十幾款飲品,而且從裝修、設備到員工操作流程,都嚴格仿照咖啡館的體系和模式來運作。

  其核心工作人員也大都有過咖啡廳的工作經驗,整個氛圍像是一個開在便利店里的“迷你咖啡廳”,受到了很多年輕顧客群的喜愛。

  3、另辟蹊徑打通O2O經營模式

  全時便利店柜臺上擺放著兩臺平板電腦,方便消費者直接在上面自助下單。同時,全時還自主研發了電子錢包和手機終端應用,方便消費者購物、支付。

  這樣看來,全時便利店一旦形成規模,將對其他餐企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便利店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利“,如此對便利店進行大規模的餐飲改造,持有重資產的全時便利店,未來能否任性的深入到商區、社區,為各區域的消費者提供便捷的餐品?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

  去年7月,在北京市政府正式印發的《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中,明確表示支持優質品牌連鎖企業進社區,鼓勵連鎖超市和品牌便利店企業擴大直營連鎖規模,增強服務社區能力。

  接著10月陸續發布的《北京市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推行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兩證合一。

  在政策對便利店開展餐飲業務利好的大背景下,便利店跨界餐飲,沖擊餐飲企業是必然趨勢。

  《老子》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便利店擴展餐飲業務,對餐企是福是禍還得看核心競爭力。餐企多年專業的經營經驗,特色的食物烹調方法,以及在業內樹立的品牌和口碑,這些依然是便利店在一定時期難以趕超的,因此,便利店跨界餐飲需要突出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差異化。
  來自:筷玩思維 作者:周瑩瑩(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