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零售這個領域,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尤其明顯,想象空間巨大,實體經濟開始求變,中國的零售業走進了最關鍵的轉型期。
圖片來源互聯網
2016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互聯網已進入整合線下資源承接線上需求能力的階段,業界定義為互聯網的下半場。而在零售這個領域,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尤其明顯,想象空間巨大,實體經濟開始求變,中國的零售業走進了最關鍵的轉型期。恰逢2016年接近尾聲,億歐總結了零售領域一年來的十個關鍵詞:①下半場;②消費升級;③新零售;④關店潮;⑤四八新政;⑥社區電商;⑦理性消費;⑧網紅電商;⑨VR購物;⑩淘品牌。
1、下半場
2016年年中,美團點評CEO王興拋出“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后來在烏鎮大會上,王興再次強調了對互聯網下半場的定義:接下來的下半場,不僅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也是整個新經濟的下半場。很重要的一點不光是用戶的廣度增加,還要加大用戶的深度。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和傳統產業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度結合。
到現在,“下半場”已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關鍵詞。零售領域內,O2O下半場、網紅電商下半場、母嬰電商下半場??
貝貝網創始人張良倫在接受億歐采訪時表示,以前靠做流量做營銷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往下一定是拼體驗和效率的時候了。母嬰行業的下半場競爭中,如果要取得突破,就要回歸零售和商業本質,回到基本上面去。而且這個行業也需要更多冷靜、務實的思考和行動,少一些浮躁的概念和故事。
滴滴CEO程維曾感嘆:滴滴的上半場肯定還沒結束,但下半場已經來了。他認為滴滴幸運的是抓住了上半場連接構建平臺機會的最后幾張船票。
但是,對一些行業或企業來說,上半場可能并沒有那么幸運,還在摸爬滾打,就被“趨勢”推著往前走了。
2、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從去年就被說起的互聯網名詞,今年被充分應用到各個行業。而消費本身就是一個覆蓋多行業的概念,消費升級涉及的領域自然更多,甚至我們在談到生產與消費時也多會提及消費升級。
峰瑞資本創始人李豐把消費升級分為三個方面:品牌升級、渠道升級、品類升級。他認為,世界上的所有消費行為都是感性的,雖然一些老品牌在沒落,但是需求在增長,所以需要新的品牌;渠道升級,指的是線上線下的零售渠道、品牌傳播方式產生了變化;品類升級,比如品類概念在剛出現的時候和現在是不同的,例如堅果起初并未有被普遍視為具有健康概念的東西,當它火起來的時候這個觀念開始深入人心,這不是它造成的,而是用戶消費升級造成的。
不過,消費升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指的是整個社會普遍性的消費偏好和習慣升級,不是個人慢慢有錢而伴隨的消費選擇升級。
美麗聯合集團CEO陳琪表示:比較是消費升級最強大的推動力。消費升級很大程度上是被朋友圈給逼出來的。這并非鼓勵盲目攀比,但滿足用戶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并沒有錯。
3、關店潮
2016年實體零售業關店潮有增無減,進入大陸市場19年來零關店的大潤發于10月份首次關店;馬來西亞百貨公司百盛集團北京太陽宮店于10月底關張;經營了18年之久的華堂十里堡店于11月1日正式閉店;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由于始終經營慘淡將被收購……
關店潮的同時,新消費時代也在對實體零售業進行新一輪的淘汰、調整和重組,一種新的形態正在形成。以百貨業為例,改造升級將成為必然趨勢,轉型方向包括增加買手店模式,為顧客搜羅全球精品;增開定制中心、體驗中心等;打造專業銷售團隊和服務團隊,增強情景互動;與國外供應商合作,提供個性化商品;與娛樂、餐飲結合,帶動消費;商品服務精準定位目標消費者,滿足其價值觀……
4、新零售
10月,馬云在杭州云棲大會上定義了新零售: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國美控股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杜鵑認為:新零售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人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企業與產品之間的廣泛的鏈接形成社群關系,推廣供應端和需求端有效對接,推動更深層的消費價值和產業價值的重構,源源不斷地創生“厚價值”,讓參與各方都可以共享的價值。
5、四八新政
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14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跨境進口電商元年,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層面一直在釋放跨境貿易利好。但是,隨著2016年4月8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開始實施,“四八新政”公布后,一度被行業內視為“死刑”,大批跨境商家清貨退場,跨境電商平臺銷量直線走低,保稅倉開工率連連下跌。
事情在11月15日有了轉機,商務部釋放重大政策利好,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進一步延期至2017年年底。
廣東省郵政EMS總經理吳昌權表示,盡管受到四八新政影響,跨境電商只沉寂了一個月左右,現在同比是微增的,整個量沒有下來。起碼還有人買,需求是硬性的、剛性的。四八新政以后,中國政府能夠為一個業態出一個政策,證明這個業態已經發展到足夠的規模,我覺得這是好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曹磊在接受億歐采訪時則表示,四八新政最終會不了了之,并沒有根本解決問題。而新政過渡期延長對跨境電商行業是利好,尤其是保稅進口模式跨境電商。
曹磊認為,新政執行暫緩到2017年底,說明國家部委還沒有摸索出一套專門針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監管政策,未來將繼續加大調研,力求尋找比物品監管模式要緊,比貨物監管模式要松,同時要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
6、社區電商
純電商的紅利在逐漸消退,但細分領域的創新型電商的紅利仍在增長,社區電商就是其中一個。
穿衣助手創始人顧瑩櫻告訴億歐記者,買東西這件事更多是懂的人告訴不懂的人怎么去買,社區電商就是把更懂得消費的人聚集起來,把他們的知識、經驗系統地聚合呈現,并產生互動。“與其叫社交電商,不如叫社區電商,我更看好社區電商。”她認為,社交電商是社區電商進化的一個趨勢,更廣泛、表現形式更豐富。經驗來自熟人會更有信任度,而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則能通過專業度來建立。
貝貝網創始人及CEO張良倫告訴億歐記者,社區和電商是兩個專業的事情,但同時也可以將社會化思維整合到電商的購物體系中去,用社區的方式解決消費者決策的問題,“我看好的是社會化電商這個思維方式,但我不覺得是社區和電商兩種方式硬加在一起,就成了社區電商。”
7、理性消費
今年雙11前夕,京東開始倡導消費者理性購物,并聯合易觀發布《2016中國網絡零售購物節消費者行為專題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用戶的購物決策不再以價格作為唯一考量因素,網絡購物節的消費也趨于理性。
京東商城營銷平臺體系負責人徐雷稱,“經過了多年的市場培育,消費者對于雙11的態度越來越回歸于對品質和服務的精挑細選。”
而從今年雙11消費者和商家的表現來看,價格已不再是核心吸引力,在消費者心中,質量和價格的天平逐漸歸于平衡,沖動消費時代逐漸過去。這和今年火熱的消費升級概念不謀而合。
8、網紅電商
網紅是互聯網時代一直存在著的一個群體。近幾年來,網紅開始由娛樂走向商業化變現,像張大奕、大金、管阿姨等。如果說2015年是網紅經濟異軍突起的一年,那么2016年則是瘋狂變現的一年,尤其體現在網紅電商。網紅與明星又有所不同,影響力可能更多建立在專業技能、性格外貌、興趣愛好等方面,與粉絲的關系更加平等。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表示,“網紅電商這件事情,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因為中國既有極其豐富優質的供應鏈,又有淘寶的關系,再加上中國原來傳統品牌不能滿足新消費者需求的趨勢,這三點合起來代表了中國網紅電商的產生邏輯。”
他同時也認為,網紅電商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它代表了一個消費升級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暫時性需求,由于用戶在原有品牌的消費需求上沒有得到滿足,并且短時間內,沒有出現新的能夠代表新生活方式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網紅電商僅僅是作為一個填空式、階段性的現象出現。”
而顧瑩櫻則告訴億歐記者,大家可能把網紅這個詞妖魔化了,網紅電商其實是把品牌和人結合,使品牌人格化,與消費者的距離更接近,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品呈現。“在國外品牌中很早就有這種現象,一些奢侈品品牌都是和創始人緊密相關的,像Chanel,體現的就是Coco Chanel的個性、時尚觀,所以Chanel的東西比較偏女權主義、偏獨立。這也是網紅最初的一個狀態。”她說道。
9、VR購物
伴隨著去年開始的VR熱,VR技術應用于各個領域逐漸成為趨勢。今年以來,VR在零售領域開始被應用。2016年3月,阿里巴巴對外透露了VR戰略,并宣布成立VR實驗室GM Lab(Gnome Magic Lab),11月上線了Buy+。京東也搭建了VR購物星系,主要集中在平臺、技術和渠道三個方面,平臺將連接VR/AR上下游合作伙伴,技術方面建立VR/AR實驗室,渠道優勢將加速VR市場滲透。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黃鸝強表示,虛擬現實(VR)技術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是科技史的重大進步,但與此同時,技術發展的成熟性和大規模全平臺使用將是挑戰。
10、淘品牌
淘品牌在經歷了2008年到2010年期間的爆發式增長之后,在如今流量、平臺紅利逐漸減弱的情況下,紛紛尋求新突破。12月13日,天貓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宣布,其自今年4月成立至今,已收到三只松鼠、茵曼等近200家淘系商家尋求協助的申請。其中韓都衣舍、小狗電器等商家成功掛牌新三板,部分商家已向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國內資本市場有望在明年迎來電商企業登陸的高峰。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淘品牌上市是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反過來又促進平臺的優勝劣汰。小企業告別野蠻生長,效仿上市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也是本土品牌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
來自:億歐 楊雪梅(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