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首次出現負增長,卓悅虧損幅度增加,嬌蘭佳人業績也不樂觀……隨著2016年財報的發布,化妝品集合店業績整體下滑的情況受到行業的關注。盡管如此,屈臣氏、嬌蘭佳人等化妝品集合店仍忙著擴大版圖,加速“跑馬圈地”的進程。
一直以來,嬌蘭佳人都以加盟店的形式在國內開疆擴土。早在2010年,嬌蘭佳人在成立五周年之際,就曾提出“十年萬店”計劃。
從“嬌蘭佳人集團”公眾號推送的消息中可以了解到,嬌蘭佳人集團董事長蔡汝清計劃,2020年開店數量將達8000家,銷售額超100億元,同時為2025年銷售超300億元打下基礎。這無疑是對此前“十年萬店”的進一步注解。
自2015年全面開放加盟以來,嬌蘭佳人一直將“十年萬店”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嬌蘭佳人總裁李雙林也曾在內部會議上披露嬌蘭佳人2017-2022年的開店計劃:2017年,嬌蘭佳人全國八個分公司目標開店總數為1000家;2018年將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000家。
李雙林預計,到2022年,嬌蘭佳人將最終實現總店數10000家的目標。他強調,未來幾年公司仍將繼續以拓展加盟業務為主,2017年和2018年是嬌蘭佳人加速開店的關鍵兩年。
按現在的開店速度來計算的話,嬌蘭佳人在2017年的新店總數將超1500家。
在開店的路上,嬌蘭佳人并不孤單。
屈臣氏1989年首店開業,直到2006年,屈臣氏集團在中國內地僅有一百多家門店。到2008年,屈臣氏在內地發展到了400家門店;2009年,突破500家;2011年,正式突破1000家。
與近三年數據相比,前幾年的開店可謂龜速增長。
2014年屈臣氏中國內地的門店突破2000家,2015年達到2483家,同比增長19%。截至2016年底,店鋪數量達2929家,同比增長18%,凈增店鋪數量為446家。按照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的“藍圖”推薦,到今年4月,屈臣氏在內地的店鋪數量將突破3000家。預計到2018年,屈臣氏中國的店鋪總數將擴張到3800家,覆蓋全國超過520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4月13日,屈臣氏在上海舉辦“成就3000店”發布會。會上,除了宣布中國內地市場的店鋪總量已達到3000家,屈臣氏還透露擁有會員總數已達6000萬。可見,屈臣氏的版圖擴張還是很有成效的。但以現在的速度看,距離2018年的3800家店,還是有一定距離。
同嬌蘭佳人相似,化妝品連鎖商店康緹也有萬店規模的計劃。2016年1月康緹與上市供應鏈公司亞通簽下合作協議,亞通以占股60%的方式獲得對康緹的“控股權”,隨即全面啟動“1+10+100”計劃,借助10個省級代理商和100個地市級代理商的力量,整合雙方各自的優勢資源,打造萬店規模。
另外,國內本土中高端化妝品連鎖店品牌妍麗,計劃覆蓋全國超過20個一線及省會城市,同時采取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策略。
業績壓力下,美妝集合品牌意在通過“跑馬圈地”占領市場。美妝集合品牌業績屢屢下滑,源于化妝品業態競爭加劇,消費者被嚴重分離。但在大舉擴店的勢頭下,業內人士認為,開店加速,數量增加,并不意味著各連鎖店一定能走出業績困境。靠加盟提速門店計劃來度過困難時期,擴大了經營范圍卻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如果實體店銷售額下降,將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