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線上與線下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無界融合成大勢所趨。隨著線上增速放緩,線上商家又“逐鹿”線下,甚至掀起了線上跨界線下實體零售的風潮。今年9月,“一條”在上海同時開三家店,并計劃開滿100家店就上市;10月,作為美食內容IP的“日食記”在上海開店;而本月“十點讀書”的書店也在廈門落地。
4000W+粉絲閱讀內容IP落地開實體書店
十點讀書從2012年起,每晚都用文字和聲音陪伴大家,目前已有《十點課堂》、《十點好物》、《小十點》等九個重點內容IP,粉絲量超過4000 萬。此次十點書店的落地可以作為內容的載體,將其延伸,同時也能加強用戶的粘合度。
十點書店運營總監黃曉玲告訴贏商網福建站,經過6年多的發展,十點讀書經歷了優質內容到電商的過程,走到線下是“自然而然”,店鋪作為內容觸達用戶的橋梁,可以更多維度地展現用戶想象中的書店。十點希望以十點書店這份可觸可感的實在,慢慢走進用戶的生活里,成為去到更多城市的中國新書店。
這里不是書店,是更具延展性的文化空間
書,是一家書店的靈魂。對于書店來說,要在海量的書籍中尋找優質的書籍是最難的事。據黃曉玲透露,為了選出最好的書籍,十點書店的選書師們在選書時直接把自己關在地下倉庫里,整整兩周不與人交流,將自己完全投入其中,才最終從20萬冊書中選出了2萬冊。從生活美學,到人文社科 ,再從商業趨勢,到技能學習,十點書店,皆是良品。
筆者實地探店發現,十點書店入口處設有專門定制的“話亭聽書”藝術裝置,展現了“用耳朵閱讀”的新理念,而目前這個藝術裝置也是全國首創。十點書店在動線設計上十分用心,雖然在650平米的店內同時布局了課堂、圖書、好物、小十點和咖啡區5個業態區域,但是空間布局卻不會擁擠,反而給人舒適的感覺。各個區域都有小路延伸進去,在視覺上能讓人便捷的找到位置。
擴大空間不是只有實體才叫空間,網上延伸也是新文化空間。十點書房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構建一個公共共享空間,它會有一期一期的主題展,可能是某個作家的展,也可能是某個畫家。這期十點書房和國內著名的出版品牌果麥合作了一個“冬之食糧”閱讀季,最特別的是在書房的地面櫥窗,以四季為主題,放置不同季節的書籍,文字是一個八歲的小朋友寫的毛筆。十點書店會從每期的書屋內選出十本精品錄制成音頻,結合公眾號和小程序和用戶分享。在這我們不僅可以體驗“低頭閱讀”邊走邊看,還能感受“用耳朵閱讀”邊走邊聽。
借助新零售工具,提供溫暖閱讀體驗
十點書店整個空間的概念是為美好生活提案,在這里會看到很多書和物融合的呈現方式。而線上的“十點課堂”也落地搬到書店,老師們也是從線上延續到線下進行授課。
和其他書店不同的是,這種文化活動對他們來說只是衍生,而對于十點來說是一個常規的標配。十點書店智慧零售是體現在十點空間加小程序。用戶基于移動端體驗十點空間,小程序是為便捷而生,用戶不僅可以在位置上點單還能在小程序上找書,聽書。
十點書店的優勢在于強大的品牌和IP效應可以有效運營空間,十點“不會只依賴零售”,線下活動、品牌營銷和針對C端的體驗式服務將成為重要的盈利來源。線下開店的節奏不會太激進,主要是順著兩條線:一方面在商場開體驗店,讓用戶想象中的書店變為現實,另一方面結合線上的用戶畫像和具體的運營情況,未來很可能會將小十點拆分開店。目前行業內專攻兒童的書店比較少,不是很完善,沒有形成模式,利益鏈和產業鏈也沒有連接在一起。而小十點的線上線下的連通,將會給小十點更大的發展空間。
優質內容走向電商是必然,而電商轉線下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但這條路能走多遠走多寬,對團隊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的能力,仍然是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