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香榭麗舍大道,火樹銀花、雍容華貴,詮釋著時尚與藝術兼具的頂級購物的浪漫魔力;美國紐約第五大道,彌足奢華、燈火璀璨,慕名而去的人們絡繹不絕;意大利米蘭城,舒適敞闊、人潮如織,演繹著頂級商業購物中心的魅力與活力……
攤開世界城市地圖,散落在世界都市各式各樣的 shopping mall,已然是無處不在。它們曾經顛覆了人們前所未有的購物想象,或是干凈明亮、大氣磅礴;或是質樸淡雅、精致華麗;或是琳瑯滿目令人怦然心動。繁華萬千,是往日購物、休閑、聚會等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好場景。
美國最大的 shopping mall —— 美國商城
興起——生機勃勃
20世紀50年代,戰后美國東部大規模的住宅開發及汽車工業大繁榮和大城市郊區化居住模式,給郊區的 shopping mall 帶來了機遇。
1956年,一個名叫維克多 · 格魯恩的人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郊外創辦了一個叫 Southdale 的購物中心,萌芽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 shopping mall 模式——它有中央空調機采暖,一個舒適的共享區,兩個相互經營不同類型百貨的商店作為主力店。
那時,絕大多數美國人還處于來自歐洲百貨商店帶來的外向型的、單一的購物模式中,而Southdale 則是內向型的: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在這座兩層高的建筑里。建筑內除了有72個店鋪之外,還擁有一個咖啡館、魚池、綠植及舒適愜意的休閑廣場……
這個精心規劃的商業環境,改變了美國郊區一片混亂的購物模式,引起了巨大的轟動。Southdale 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一種“新鮮”的消費體驗:人們在解決百貨食品、日用商品等購物需求的時候,還可同時享受其他娛樂、休閑等設施服務。
于是,這種以兩個不同功能類型的百貨商店為主力店,輔以其他餐飲、娛樂、休閑等功能的 shopping mall 商業開發模式,以較快的速度取代了市中心百貨店的主導地位,在美國衰退的城市中心獲得新生。
歐美傳統 shopping mall
就拿洛杉磯來說,作為美國經濟和文化領域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其城市一直是以機動車可達性作為出發點向外擴張。同時,平坦的地形以及廣闊的土地資源讓這個城市在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是以攤大餅的模式向外擴張。
因此,洛杉磯的 shopping mall 發展模式基本上是以郊區大尺度拿地,再進行大規模盒子式商業開發為主。建成后接通城市路網,讓以家庭為單位的機動車便利可達。
而住在郊區獨棟住宅的美國人,往往會為了集中式購物耗費半天到一天時間。他們在到達目的地——shopping mall 后,一般會進行購物、餐飲、娛樂等一系列時長在半天以上的消費活動。
事實上,在 shopping mall 誕生之前,美國郊區式生活本身都缺乏一定的生活娛樂配套設施,而這種模式化的購物中心,為居民打發時間提供了類似一種“全年齡日托中心”的服務。它以一種標準化的產品消費邏輯——以兩大不同類型的百貨和超市主力店的模式,滿足美國城市郊區市民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購物需求之后,也迅速填補了其娛樂需求,人們的生活購物娛樂也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
到60年代為止,在北美、歐洲和澳洲等國家,shopping mall 的概念已經得到廣泛接受,隨之風靡全球。
直到80、90年代, shopping mall 的發展在美國進入黃金年代。在1990年一項蓋洛普民意測驗(Gallup poll),美國人平均每一個月光顧 shopping mall 四次。
現在回頭來看,美國 shopping mall 建在市中心和郊外高速公路旁的都有,但以郊外高速公路旁居多,其特點是:規模大、顧客選擇度高。很多美國式 shopping mall 外觀似大倉庫或大工廠簡樸無華,但內部設計裝飾追求現代化、人性化、舒適性,兼具藝術和實用。
Shopping mall 的發展模式風靡世界,創造了許多輝煌。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不同國家也呈現出不同的經營風格。
曼谷 Siam Discovery Mall
入境——風起云涌
90年代,進入國門的 shopping mall,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國內市場的多樣化,像是擁有豐富養料的土壤,讓這個商業模式經歷了百花齊放、縱橫捭闔的一段歲月,也演繹出許多不同的種類。
或是將零星出售的商業街、住宅或公寓等糅合在一起的模式,以房產牽頭迅速銷售回籠資金為主,并標準化、流水線般統一在多個城市復制建造,在市場上營造一派繁榮景象同時,卻又因為缺乏特色、千篇一律而逐漸后續無力;
或是類似蘇寧、京東等將各類電器專營店作為主力店的模式連鎖開發,主力銷售傳統家電,雖然可以吸引一些固定需求目標客戶群,但終究因內容形式單一而逐步跌落市場的舞臺;
或是以不同城市的住宅區或區域為依托,服務于周邊居民,以不同層級的超市或專賣店作為錨店的模式,這類規模不一、品質不一輻射半徑小的 shopping mall,雖然逐年逐日層出不窮,服務社區便民生活,但大多因規劃雜亂、重復建設等因素制約而無法進一步晉升發展;
或是在一些城市邊緣郊區開發銷售,以商住樓為支撐的模式,多為魚龍混雜難以擎動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深層需求,于購物多元化的市場營地上零星點點,難成氣候。
時間風馳電掣,日新月異,各種模式的 shopping mall 的發展雖然屢見不鮮,但隨著熱火退卻,弊端百出,大都曇花一現。而這之中,有一種模式在時代潮流中脫穎而出,逐漸勾勒出日益輝煌的模樣——它將零售、餐飲、娛樂、文化等多種功能完美糅合在一起,相互協調、相互平衡、相互激發,攜力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經濟核動力。在風雨跌宕的砥礪中,更是順應趨勢,沉淀出與時俱進的動態遞升骨架,川流不息、人潮翻涌,不斷激活一個區域乃至城市的璀璨和繁華。
購物中心
衰退——巨星隕落
看似如火如荼、遍地開花的 shopping mall,撲面而來的是野蠻生長下的千城一店、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如很多 shopping mall 內部的業態分布、品牌和空間布置大同小異,致使顧客購物疲勞,熱情銳減;或是嚴重違背區域內3-5公里原則,多個同類型的 shopping mall 聚集一團,直接扼殺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空間……正當這些迫在眉睫的困境亟待解決之時,時移勢遷,歷史契機發展的車輪又以碾壓之勢滾滾而來。
進入新世紀,互聯網浩浩蕩蕩席卷而來,掀起一場蔓延至生活各個方面、波瀾壯闊的革命,shopping mall 的高歌戛然而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尤其在中國,電商以摧枯拉朽之勢崛起,顛覆一切可以顛覆的商業舊格局。
龐大的人口紅利支撐之下,井噴式發展的物流業異軍突起,降低成本之時也助力電商欣欣向榮。空氣中無處不在的彌漫著硝煙戰火,便捷、價廉、選擇多等購物特點,讓網購迅速成為人們日常購物休閑的首選。也因此,互聯網電商作為后起之秀,徹底沖破了傳統實體店的壁壘限制,徹底改變了人們長期以往的生活方式。
相較線下實體店的高額租金,網店成本低,不受空間限制,互聯網經濟對實體門店的沖擊潮迅速到達頂峰,也最終導致了傳統的 shopping mall 商業模式日漸式微、搖搖欲墜,面臨一蹶不振的頹靡之態。
互聯網與傳統商業
變革——時代契機
然而電商雖然來勢洶洶,但發展也迅速達到頂峰,進入瓶頸。
時代大浪,浩浩湯湯。每一次潮水涌來,都是發展軌跡的一次改寫。經濟的迅速發展,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越發迫切。
吹盡黃沙始到金。那些在商業浪潮跌宕起伏中,在電商猛烈沖擊下卻順應潮流變化的高端商業綜合體,就像一顆真正的黃金,依然璀璨輝煌、光華奪目。
于是,撥開云霧見光明,人們開始意識到,線下實體店并不會因為有了電商就消亡,而只可能順應變化去調整商業模式,革故鼎新。線下實體店帶來的體驗和購物享受是無可替代、無法媲美的。商業的開發和發展,歸根結底是滿足消費者不斷發展的需求和享受。
經濟的翻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品質不斷提高,未來購物休閑必然逐漸向高端、品質轉變。人們購物行為日趨理性,消費的新常態轉化為注重消費過程帶來快樂體驗的精神享受逐漸大于物質享受。
一言以蔽之,已有草蛇灰線勾勒出未來商業模式應有的模樣。而她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其完美掌握了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的優勢,締造出一個夠承載一座城市文化底蘊與歷史痕跡,且同時能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文化、娛樂及消費的完美空間和場所。
放眼未來,當人們走進這一個全新的 shopping mall ,舒服愜意、明亮廣闊的氛圍將瞬間治愈人們一切躁動焦慮的心,抹平快節奏都市生活帶來的一切煩惱。也許是購物,也許是與三兩好友的相約,也許是一杯咖啡的休閑時光……日子緩緩,散發著勃勃生機的現代建筑和底蘊深厚的歷史建筑相知相融,烘托著一個春意盎然的盛景。多樣化的藝術、文化滋潤著往來各地的人們,方寸之間盡是國際頂級都市生活的包容和大氣、精致與繁華、舒適與璀璨。
倫敦 One New Change
縱觀寰宇,對一座城市而言,每一次商業的革故鼎新,并不僅是鱗次櫛比的高層建筑,而是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城市每一次蛻變和蒸蒸日上的有力見證。而對于今時今日處在風云巨變潮頭的上海而言,一個全新的、大型的城市 shopping mall 的出現,是助力其從容屹立于不敗之地的熊熊薪火。
她的誕生,必將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引領、革新著上海乃至世界的生活方式和品質,讓人們置身其中,滿足于每一天的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她的崛起,裹挾著時代之勢,扶搖直上,磅礴騰起。以撼動世界之能和至臻華光呼應海內八方,擎動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區域的經濟、文化與未來。
她的繁華,注定掀起世界仰望,執掌全球購物、娛樂和休閑的夢想,鐫刻出一幕幕空前恢弘的、國際化的、永不落幕的輝煌畫卷。
將至已至,我們翹首期盼,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八埭頭BaDai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