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樂園日前重新開放
在上海商學院召開的“后疫情時代商業經濟發展論壇”上,專家們正在交流討論。
上海首次啟動大規模商業促銷活動“五五購物節”
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7天內的門票不到一小時就在線上售罄。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是我國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首個小長假,全國消費回暖,上海各大商圈客流和營業額雙升,僅徐家匯商圈的11家商場五天就實現銷售額22478.8萬元,同比增長79.2%。
假日消費的生機與活力令人欣喜。但是,受疫情沖擊的商業經濟如何進一步修復?中國商業經濟怎樣化危為機、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推進?在上海商學院成立70周年之際,學校召開學術論壇,探討商業經濟行穩致遠的中國答案。
消費:喜見新模式 啟動復蘇鍵
數字化是時代發展的特征,也已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此次疫情,將在線經濟推上了前臺,逼成了主角。上海市商務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宇介紹說,疫情期間上海涌現了一批在線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生鮮電商、直播電商、不接觸服務等在線新消費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全市商品類網絡購物逆勢增長,一季度交易額達1343億元,同比增長19.1%。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上海的“五五購物節”掀起了消費高潮。據統計,“五五購物節”于5月4日啟動4分鐘后,消費支付金額就達到了1億元。隨后24小時,上海地區消費支付總額達到156.8億元。與以往電商所創的“雙11”和“618”購物節不同,“五五購物節”是由線上向線下引流的新型消費模式,把在線經濟與傳統商業深度融合。在黃宇看來,應對疫情,上海涌現了一批代表新興消費發展方向的新業態、新模式。“五五購物節”不僅起到強力釋放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回補的作用,更進一步固化了這些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今后,瞄準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海應該繼續發揮先發優勢,用好大平臺大流量,通過電商平臺賦能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興消費,打造商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城市。
上海商學院“商務智庫”中心首席專家、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叔君則提出:在疫情影響下,消費需要“挑大梁”,但不能過度強調“線上消費”,要結合城市功能建設,強化城市消費功能,實施城市復興計劃,思考“商圈”如何挖掘新動能成為經濟引擎的重要載體。
除了線上線下融合,首發經濟、首店經濟也是上海著力打造的增長點。“五五購物節”期間,奢侈品“老大”開云集團將旗下古馳、寶詩龍等40多款新品首發放在上海。國外媒體評價,這足見開云集團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前景以及上海消費市場復蘇的信心。
上海社會科學院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認為,疫情后,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壓力增大,改善企業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他指出,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是堅定企業信心和增強市場活力的根本條件。當前企業更加關心生產經營的安全、順暢,以及企業發展的前景。就當前而言,如果將復工復產環境的打造,上升到“供應鏈修復”條件的創造上,那么不僅企業會受惠,城市營商環境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文旅:唯有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口罩下的迪士尼,見證著上海經濟活力的日漸復蘇——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恢復開園。門票線上發售不到1小時,不僅7天內的“一日票”售罄,就連之后的若干熱門日期門票也被搶購一空。
上海迪士尼樂園是全球六大迪士尼度假區的12座樂園中最早恢復運營的,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裁兼總經理薛逸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像點亮一盞明燈,為大家帶來更多希望,傳遞了更多信心。”在楊建文看來,衡量營商環境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提升企業和市場的預期和信心。
“五一”假期,上海接待游客707萬人次,拉動消費95億元。支付寶數據顯示,5月1日的上海夜間消費增速達四成。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文旅產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5月7日晚,上海14個區的文旅局長走進直播室,主持“上海人游上海——局長帶你游上海”專場活動。當晚,200多萬人次參與,部分產品開場10分鐘就已售罄,展現了上海文旅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魅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旗表示,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文旅產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融合可以站在更高層面賦能文旅產業。由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出品的“游上海”App和小程序,在疫情期間就推出了“滬游碼”,為上海市文旅場所提供統一的管控系統,實現一次登記、秒級打卡、預約疏導、可控可溯的功能,助力上海文旅場所科學防疫。
受疫情影響,“非接觸式”在線化智能化的智慧文旅應用將會得到市民、游客的大力追捧。依托技術,更高層面集約化、聚流量聚資源“文旅+”應用的推陳出新是大勢所趨;線上線下結合、虛實結合、場景化創新、立體化一體化是方向。智能化運營、智慧化管理、數字化產品、在線化營銷等成為諸多文旅企業、文旅項目提質升級和思考轉型的方向。
專家表示,上海應著重發展文旅大數據產業,對文旅產業技術應用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從而促進文旅智慧化綜合管理。除了倡導落地新技術以外,還需要制定“文旅+”應用的內涵建設標準。當前,符合大眾需求的直播、短視頻等新興傳播形式的優質內容較為缺乏。消費形態的變化,從需求端倒逼生產端。上海文旅產業應利用好與娛樂媒體、短視頻媒介、自媒體的跨界合作,通過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地傳播和營銷,帶動區域文旅發展。
唯有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文旅產業正是以創建異地美好生活方式的形式出現的,這不僅是新時代旅游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旅游業發展的新型動力。
聯動:長三角攜手 經濟增韌性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長三角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三省一市必須擔起的國家責任。近期公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強調“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引領帶動更大區域發展。
疫情之下,“宅經濟”與“云生活”等新消費模式及“在線訂貨會”等,催生了三省一市無接觸式購物、配送、在線消費等新業態的快速生發,線上零售呈現逆勢增長。網上零售額增速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充分體現了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的經濟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示長三角經濟韌性十足。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魏陸認為,長三角區域合作有效減緩了疫情對商業經濟的沖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長三角區域合作的一個檢驗。疫情發生后,長三角地區同時加快部署一體化的聯防聯控機制。三省一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健康碼并實現全覆蓋;免除持證車輛重復查驗、人員重復隔離,通過省際包車核準做好復工復產運輸保障;探索形成道口聯防聯控與互信互認工作機制,及時解決毗鄰區域人員貨物往來等實際問題;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區域產業鏈的企業清單,落實通關、物流一體化等舉措保障物資運輸暢通……
為解決疫情帶來的供銷難題,今年4月,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稅務部門啟動“云鏈通”行動,利用稅收大數據匹配符合條件的產業鏈企業,為有需要的企業尋找合適的采購商或供應商,暢通長三角產業鏈“微循環”。據悉,目前三地稅務部門已為17戶企業匹配28戶上下游企業清單。三省一市聯手增服務,為復工復產減“負重”,聯合做治理,為商業經濟開拓“大通道”。魏陸說:“實踐證明,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機制經受住了此次疫情大考,為區域疫情聯防聯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強保障。”
這些在特殊時期催生的好政策、新服務,也化危為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添加了更多的實踐樣本,而在長三角區域內,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關聯、活躍協同,也讓區域商業經濟發展模式可復制、可持續。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