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只剩下兩個月,所有地產人都很緊張,非營銷部門的也在盯著營銷中心的業績,2020對大部分城市的地產項目來說太不容易了。
今年更多的房企加入了雙十一,什么總裁特惠、購房補貼、全民砍價、直播秒殺、五折特價房等等優惠活動層出不窮,年底特惠的申請也都開始后臺申報了,無他,營銷任務太難了!
無論什么方法都要嘗試一下,但換來的是更加焦慮勞累的地產人。
●●● 1● ● ●
這兩年的地產營銷,已經不一樣了,這已經是業內的共識。
這點,從房地產營銷的上下游就能看出來:報媒、DM訂閱量急減或停止發行,銷售代理公司逐漸衰落,廣告代理公司換了一茬又一茬,物料制作公司很多已經拿機器抵債了……
總的來說,“隨便打打廣告就能清盤”的賣方市場已經一去不復返,除了在移動互聯網的朋友圈廣告和今日頭條系解決案名的曝光問題,用自媒體大V來解決項目的深度產品問題外,其他全部歸于傳統。
大部分企業都在追求速度,追求費效,高周轉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線。
但你真的會發現,過去有效的營銷手段幾乎都失效了,過去的經驗主義也不那么靈敏了。從銷售員到策劃,到案場經理策劃經理,再到營銷總,上上下下都很辛苦,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難處。
總結了下地產營銷的四大痛點,是現在普遍面臨的問題:
1.推廣難題。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地產廣告的無期徒刑”,地產推廣的形式和內容都在變。
現在已經進入屏時代,隨著5G的逐漸普及,屏幕更會成為信息的主流入口:你駕駛汽車時中控臺上有超級大屏,你去購物時商場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屏幕,甚至無論在任何時候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另一塊更小的屏幕上:手機。
屏時代帶來的另一個后果是:大眾集中注意力到一篇廣告上的注意力連三秒都不到,傳統的營銷已經逐漸無法吸引客戶的注意力,對于傳播渠道的要求更高。
傳統的推廣在當下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市場氛圍也不再是單純的廣告投放可以營造。粗放的投廣告導致效率低下,獲客成本很高。你在戶外報廣電臺上投入的幾十萬上百萬的營銷費用,很難有正反饋和效果評估,可能還沒有一篇爆文的影響力強大。
另外就是推廣內容,內容很重要,卻容易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推廣效果變弱。八年前我做策劃的時候,經常和對接AE爭吵,原因多種多樣:設計的畫面、物料不符合企業品牌要求、對方服務項目多,設計跟不上營銷節奏、對推廣內容理解有偏差……
2.銷售難題
無論怎么說,一切的動作都是為了成交。
但案場的置業顧問要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一個客戶要能達到最終成交,要經歷案場接待、客戶回訪、各種各樣的活動邀約、滿意度調查、客戶各類文件辦理、催款等等極其繁瑣漫長的過程,經常有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客戶可能就放棄你的項目了。銷售們還要因此承受無休止的常態化加班。
甚至銷售們還要用巨難用的后臺軟件,效率低且沒什么用,數據本來是為人服務的,但在這種情況下,人卻成了數據的奴隸。
事情多,效率低,這也是很多項目銷售苦不堪言的原因之一。
資深的地產營銷人都知道,老帶新是最好的營銷方式,也是最高段位的營銷方式。但是做起來很難,基本上現在所有的企業都在做全民營銷,但不同企業的效果卻大不相同。這涉及到執行力、老帶新激勵等等問題。
一個客戶可能不知道身邊哪些朋友有意向,可能也不愿意推薦給你換取遙遙無期的成交傭金。
3.渠道難題
幾乎所有的營銷人都在罵渠道,但也有超級多的房企卻也都用上了貝殼,沒辦法,即使渠道傭金已經遠超營銷費用,有的項目渠道傭金已經超過了10%,即使是毒藥,為了賣房也要硬著頭皮上!
4.以上三個痛點中的痛點:數據沉淀
如何判斷一個推廣是否有效?費效比多少?銷售與推廣如何緊密結合?一場活動搞完最終會有多少意向客戶?如何運營管理客戶數據?項目銷售前期中期后期,對于已成交客戶如何調動積極性老帶新?
……
為什么業內經常說房地產依然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因為有太多太多有用的數據,在整個營銷過程中被忽略、被廢棄、被封存了。
●●● 2● ● ●
這些難題,用互聯網思維去看,可能就迎刃而解了。營銷的宗旨是發現并滿足需求。
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一個AI系統,從推廣到銷售再到渠道,最終到數據沉淀,都幫你來處理這些數據,甚至可以管理和運營,你覺得會不會非常好?
這不是一個暢想,目前已經有人做到了。
馬云曾經說,很多人輸就輸在,對于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首先說一個場景,拼多多。很多人對于拼多多還處于一個鄙視、反對、拒絕下載的狀態,但這個用短短四年多時間超越了京東,市值已經超過1100億美金的企業,已經到了幾乎所有人都來不及追上的階段。
拼多多是如何用極致的效率去發展的?不討論對錯,我覺得拼多多是最會利用人性弱點的公司,目前沒有什么對手。拼多多的核心關鍵詞只有兩個字:裂變。
拼多多調動人去給好貨砍一刀、發99元紅包滿百元提現等等的策略,就是讓你自轉發形成裂變。你不轉發?沒關系,說明你就不是他們的用戶。
那么裂變應該怎樣運用到房地產營銷上?玩法有很多。
比如霸屏營銷。
一個二期開盤的項目,通過海報刷屏在10天內吸粉2萬+,一場線上活動曝光近8萬+,活動期間轉到訪50+,意向購房39組,成交8組,其中5組是通過活動留存轉化的。怎么做到的?
海報圖+大轉盤抽獎的形式,看起來很平常,但因為有AI的介入賦能,可以通過系統轉換為一人一碼、自帶激勵的神碼圖,掃碼關注能獲得紅包,并直接參與大轉盤抽獎活動,還能獲得專屬的神碼圖,轉發吸粉后,還能獲得吸粉紅包。
系統設置了每日首次分享紅包激勵、好友助力話費激勵、以及邀請好友組隊刷分沖擊排行榜等裂變邏輯,活動總點擊量79928次。這樣的傳播量級,成本一般只有幾千塊錢的獎品,留下數千組的有效客戶。
關鍵點在于,一張有意思的海報,通過多重激勵、多重轉發,竟達到了9級的裂變,每個人都是傳播的種子。
更核心的是,因為有AI的存在,可以基于用戶的行為作出精準的分析和追蹤。
可以看到消費者在線上在什么地方、拿著什么設備、看什么內容、對哪些模塊內容看到時間更長,哪些一滑而過?再根據這些進行內容的調整。
甚至,系統還能判斷誰是最有價值的傳播者,誰又是最有可能的購房者。
這是智能時代的新型推廣,按效果付費,精準打擊。
當然,霸屏傳播的可以是售樓小程序、H5圖文、海報、直播視頻、調研問卷或者3D沙盤VR看房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傳播推廣本質上就是兩個目的,第一是擴大觸達面,對項目做更多的展示;第二是找到精準客,讓意向客戶盡早留下聯系方式,盡早到現場看房。
AI對于而這些形式,最顛覆的改變是什么?是把傳播的“人看內容”變成了“內容看人”,最終把傳播的兩個目的都達到了。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這個營銷工具最大的不同,是因為后臺有個極致的大腦:AI。
●●● 3● ● ●
研發這個大腦的企業,叫原圈科技,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團隊是在互聯網技術、地產營銷都浸淫多年的老炮,所以才會考慮使用科技的力量驅動地產營銷。
深度研究發現,原圈科技掌握的黑科技都不一般,而且都深度運用到了房地產營銷上。
比如他們和阿里達摩院合作,研發的AI設計機器人。你能看出來這些畫面哪個是機器人設計的嗎?
答案是這些全部都是AI設計出來的。
阿里雙11的幾億張海報和圖片怎么處理的?就是AI機器人。
原圈科技把領先的智能化算法和地產行業的設計特點融合起來。AI通過過訓練可以學習一家房企的品牌VI、海報畫面,做出來的設計營銷總都難以區分。
設計師再花時間做一些微調和優化,就可以完美出街,這個方法可以減少大量的工作,可以增加精準投放的渠道,甚至可以滿足未來房地產廣告千人千面的需求。
AI算法同樣會告訴你哪些渠道、哪些內容甚至哪些人有更好的觸達和轉化效果,你的預算就可以用到刀刃上,觸達效果也會更好。
原圈科技著手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銷售問題。
首先他們使用AI結合流程引擎來對管理跟進環節進行賦能。
客戶的管理跟進過程,每家地產公司基本都有標準要求,這個過程完全可以由AI小助理來驅動,它在合適的時候,通知每個合適的人,可以智能語音call客,并把合適的反饋送達顧問和營銷總,包括客戶回訪、周末活動邀約、滿意度調查、客戶各類文件辦理、催款提醒等流程動作都是可以AI化的。
這樣就可以節省銷售員和營銷總的70%的重復工作和精力,而且客戶的滿意度和轉化率更高了。這是真正的智慧案場。
另外就是基于AI組建的線上售樓部。
原圈科技的超級AI可以把內容從“銷售物料”轉化為“獲客工具”,這是一個升維,所有的獲客工具都具備“自感知和自行動”的能力,比如你在線上售樓部里,如果是本區域的用戶誰在看,在看具體哪塊東西,是否有興趣,AI算法有個極快的感知判斷和實時分析,銷售員的視頻形象就會主動跳出來,和客戶溝通,引導他們來抽取活動門票,做特別的賣點強調或者引導咨詢。
AI把客戶撩起來,然后傳遞給銷售員。
講到這里也許你明白了,其實在以上的過程中,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渠道的問題:原圈科技研發的另一個工具——全民營銷2.0。
這是基于各大房企普遍在用的1.0模式升級而來。通過不同的傳播推廣的同時已經對全民營銷做了熱啟動,而且是在源頭上一人一碼,能在源頭上解決客戶歸屬和認定的問題。
而且通過原圈的技術手段對客戶進行觸達,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2.0全民營銷升級的地方在于,流量是有價值的,當你傳播時,無論成交與否,都可能會有不同額度的獎勵機制。
●●● 4● ● ●
最讓我感覺到頭皮發麻的地方是,這個AI具備深度自學習能力,可以感知客戶對于內容的興趣行為,分析判斷客戶,并自動與客戶溝通,但最終的溝通還是人來完成,最后無縫銜接給置業顧問。
這也就是前面說的第四個痛點的解決辦法:通過AI對銷售、策劃、渠道全流程的跟蹤,比對分析,將每個部門、流程無縫銜接,將所有數據沉淀,一方面可以留存,并將AI與公眾號、抖音無縫對接,將客戶引導形成私域流量,另一方面可以高效實用數據,最終形成自運營。
以上也是原圈科技在做的事:觸達用戶→發現用戶→理解用戶→管理用戶→服務用戶→調動用戶,這就是圓圈智慧營銷云。
基于AI去系統化的做地產營銷,這需要超強的整合能力和研發能力,目前我了解的是,除了原圈還沒有其他企業在做、能做到同樣的事。而且,這些模塊是可單獨拆分使用的,對于地產營銷的需求,可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原圈發展到現在,已經吸引了包括碧桂園、金地、中海、保利、龍湖、萬科等近300家房企和2000多個項目的深度合作,其AI的學習協調能力也在大跨步發展,這對于營銷而言整個智慧營銷云就是一個帶反饋的超級銷售道具。
對于地產營銷來說,可能說置業顧問被取代、售樓部取消,線上取代線下這些目前都不靠譜。
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線上與線下更好的結合,最終還是要客戶到達案場來,用一些互聯網思維,通過智能化高效的去應對營銷,也許一點點的努力,不怎么高的成本,就可以不讓渠道那么輕松的搶走本該屬于營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