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來源:東灘智庫       作者:東灘智庫       時間:2021-09-22

本文飆馬商業地產來分享科技服務業的專題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內容:一是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和趨勢,二是科技服務業主要細分市場的發展特征,三是科技服務業的集聚模式及典型園區。

科技服務業發展態勢及趨勢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科技服務業究竟是怎么來的?其實我們知道經濟學說市場需求決定供給,因為企業產生了這種創新服務的發展需求,而伴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兒成為一種趨勢,所以就衍生出了科技服務這樣的新興業態,那么現在可以說哪里有創新,哪里就需要有科技服務。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其實早在1992年的時候,國科委就提出了科技服務業的概念,但實際上科技服務作為一個創新支撐,它的價值并沒有被廣大的民眾所認知。從作為科創服務業第一股的泰坦科技上市之路就可以窺見一斑,這個企業在2019年是想沖擊科創板的,但是因為當時上市委員會質疑它的科創屬性,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它的上市失敗。而在2020年的時候,科技服務業被納入科創板的5大領域之一,這個企業也順利實現了IPO。所以其實看得出來,從這個政策的一個態度來講,科技服務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1、科技服務業是什么

那么科技服務業究竟是什么?我所理解的是,科技服務業是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產業分工不斷細化和產業融合不斷加強趨勢下形成的一個新產業。

目前可以用三個定位來概括科技服務業,第一個是科技創新的服務商,它主要是提供這種技術和知識的商品;第二個是新型的高端服務業,它區別于傳統的服務業,具有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以及輻射帶動性強三個特征;第三個是它在功能上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整個科技創新生態圈中,它提供的是高效促進這種供需對接的一個角色。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科技服務業也是整個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服務于整個科技創新的全鏈條,從研究、小試、中試到最后的產業化整個階段。目前在國家的角度來講,明確劃分了九大領域,根據科技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程度可以劃分三大層次:第一個是核心層,主要包括研發設計、技術轉移轉化、創業孵化以及科技金融服務4大領域,這是整個科技服務業里面最核心的部分,相對來講它的門檻也是最高的;其次是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撐作用的,包括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以及科技咨詢服務;最后較弱的就是科學技術普及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的相關業態。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2、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

從我國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來看,既有巨大機遇,也面臨一些問題挑戰。

從發展階段來看,一方面在創新發展能力水平來看,我國和美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非常大,比如說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當中,我國排名第14名,美國是第三。另一方面看行業的規模,一般來講發達國家的科技服務業的產值約占GDP的比值是5%,美國現在是7.6%,而我國在2019年是2.19%,所以看得出來這個差距還是非常大,所以的話目前我國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階段還是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道阻且長,任務艱巨。

從行業結構來看,目前從營收結構方面核心層科技服務業還是頂梁柱,其中研發設計服務是一枝獨秀。從人員結構來看,科技咨詢的比例大,核心層占比相對少,那么總體來看就是核心層需要去做大做強,支撐層需要去做優做精。再一個看一下它的市場結構,民營企業和事業單位雙主角,民營將會成為一個重點。從企業的規模來講,小而弱的現象突出,產業集中度不高。目前已經有科技龍頭、互聯網巨頭這樣的企業跨界布局,依托自己的資源優勢來搶占這個大市場。

那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企業會紛紛涌入科技服務業的市場呢?其實還是因為背后巨大的市場空間,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科技企業的數量是非常大的,同時這個量還在不斷的增長,所以這個盤子是足夠大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我國的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以及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實施,這些中小企業對于購買科技服務的需求在不斷的增加,而且它的購買能力、購買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所以看得出來整個科技服務業的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擴大。

3、科技服務業的發展趨勢

在這樣的需求引領下,整個行業也發生了一定的變革,技術賦能創新服務方式,出現了四大趨勢:

第一個是需求更加的精細化,從寬輻射到專業化聚焦。怎么來講?比如說像有1個研發設計企業,之前它可能服務于ABCD四個領域,但現在它可能更多的聚焦A領域,做這種垂直化的服務,這個在一些研發設計和技術轉移轉化這樣的領域體現的更加明顯。

第二個是一站式的服務需求,從之前的點對點到現在的集成化。也就是說之前的一個企業它可能是聚焦于一個領域,但它現在要擴大自己的業務量,從研發設計到沿創新鏈拓展布局,做科技金融也好,做創業孵化也好,也包括從核心層延伸到支撐層去拓展自己的業務體系,這是一個集成化的趨勢。

第三個是業務模式的變化,從之前的第二三方逐漸往第四方去轉變。怎么來理解?現在的科技服務業它的對象主要是甲方和乙方的這樣一個關系,現在逐漸的轉變成整合資源的第三方服務商,再向集合第三方資源的第四方平臺型服務商去轉變,更加注重營造科技服務業的產業和服務生態圈,比如說地方的科技大市場。

第四個是信息渠道的變化,從線下到線上線下結合的一個方式。未來會呈現一個什么樣的趨勢?就是一部分通用性的業務在線上去解決,然后深度的個性化的業務,在線下去服務。那么對于地方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啟示有三點:一是是要根據地方重點產業引進專業化的服務機構;二是要發展多元的科技服務業,注重搭建產業和服務的生態圈;三是要注重這種線上平臺的搭建。

五大科技服務業發展特征

下面,為了更好的理解科技服務業,我重點針對科技服務里面的五大重點領域做一個詳細的闡述。

1、研發設計服務業

首先是研發設計服務業,它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個是研發服務,包含科學工程研發服務、農業研發服務和醫學領域的研發服務,一個是設計服務,包含工程設計和工業設計。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目前這些主體形成了兩大業務模式,第一個是自身研發形成的IP授權服務,比如高通公司賣的芯片專利許可等。第二個是研發外包服務,它主要是通過委托研發和合作研發的方式提供的外包服務。

在這個產業里面主要有三類主體:第一類是研發服務類的企業,主要包括大型企業剝離原有研發設計部門另起爐灶,或者產學研合作成立的企業法人類研發機構。提供服務的方式主要是研發外包為主的,少量有這種授權的IP授權服務。第二類是科研事業單位,包括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校實驗室和研究所等,產業技術研究院更多的是聚焦于產業的共性技術研究,高校的實驗室和研究所更多聚焦于前沿的技術研發。第三類是科技類的社會組織,主要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產業聯盟等,在整個研發設計服務來講,它的比例是比較少的。

從未來的趨勢看,首先是資源開放共享,因為研發設計的高進入門檻、高壁壘的特性,各個地方強調要實現科技裝置的資源共享,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興的業態,比如像共享研發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共享平臺等。其次是服務外包,因為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有一些重點行業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像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研發外包,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業

第二個產業是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業,它主要是發生在小試中試到成果化的階段,具有高風險、大投資、長周期的特點。我國的技術轉移轉化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的科技轉化率只有10%,明顯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

目前我國形成了機構、聯盟、平臺這樣的組織體系,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機構主要是一個服務主體,包括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聯盟主要是由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牽頭設立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成果的轉化,比如京津冀的技術人員聯盟等。第3個就是平臺類的,主要是由政府搭建的第4方服務平臺。這些組織機構提供像技術評估、技術推廣、需求搜索一直到溝通審核這樣一攬子服務,它的核心價值就在于能夠促進供需雙方的需求高效對接,提高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從主體類型來講,按照運作模式可以分為三類,各有優劣。第一類是科研高校科研單位自設的機構,它的優點是官方資源及信用背書,不足之處在于它可能只是簡單的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第二類是政府引導成立的機構,包括地方技術大市場、技術交易所等,它的優點是信用和品牌背書,不足之處主要是做一些信息搜集、技術合同登記等服務性的工作,干預市場交易的能力是比較弱的。第三類是民營第三方中介機構,它的優勢在于供需的對接可以深入,服務也比較靈活,可以服務于全國,不足之處在于企業比較弱小,而且缺乏品牌背書,全流程的服務能力是比較弱的。

那么正是因為各個主體之間有這種優劣勢,并且它們的優劣勢是可以互補的,所以我們預判體制內外的結合是一種趨勢。目前從國家的政策角度來講是鼓勵的,包括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探尋與技術轉移機構的合作,而且像這種政企合作已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比如深圳龍崗區技術轉移中心,它是由龍崗區科技創新局和科易網合作的,科易網負責運營,政府主要提供資源與信用背書,目前技術轉移中心上線了三年,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已有1萬多次的智能推薦,技術交易合同金額達到了4.6億,也促成了不少的項目落地。

創業孵化服務業

第三個產業是創業孵化服務業,它的內涵核心是服務,而不是地產開發,講究一個長期化的精耕細作。目前這個行業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我國創業載體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孵化器數量超過5000個。2016年之后,老牌的一些孵化器陸續倒閉,而外資的孵化器紛紛進入中國,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關鍵期。

(1)主體類型

目前行業的主體類型,呈現民營、國有兩大陣營,民營為絕對的玩家,包括地產企業、科技企業等多類主體。它的空間載體主要有三大類——眾創空間、孵化器以及加速器,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為初創團隊和創業個人提供包括辦公場地、社交空間、外包服務等多維度的服務體系,不同點是在于硬件、運營面積以及服務對象等。比如說眾創空間,主要是服務于創立前創和業初期的企業;加速器主要是推動產業化的,它的硬件條件要求比較高,入駐門檻也比較高。所以看得出來,這三大空間載體是各有特色的。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2)發展問題

目前這個行業遇到了三大共性問題:

第一是服務鏈條短、產業孵化弱。我國提出了要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產業園這樣全鏈條的孵化體系,但是在很多的城市,特別是欠發達的地區,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孵化器這個領域,在前端的創業苗圃以及后端的加速器,布局非常弱,銜接很弱。

第二是整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是比較弱的,目前主要是靠財政補貼,房租成為主要的盈利模式,在新三板上市的孵化服務企業當中,大部分的營收不足2000萬,超過半數的孵化器中,政府補助占凈利潤的比例超過了50%。換句話來說,這樣的企業沒有多少獨立的自主盈利能力。

第三是資源的整合力還比較弱,服務能力也是比較弱的。

(3)未來趨勢

總體看來,整個創業孵化服務業的轉型迫在眉睫,未來它應該朝什么樣的區域去轉型,有什么好的盈利模式可以借鑒,通過分析行業的代表企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個是從盈利模式來講,未來還是要回歸服務的本質,中庸的盈利模式將被拋棄,企業將根據自身的優勢資源以服務為中心,確定租工位、做投資兩選一的盈利模式。比如說創富港的模式,是將二房東的模式做到極致,把賺租金這個錢做到最好,把成本管控到足夠低,就賺服務和租賃的錢;要不就向蘇河匯模式看齊,轉向做服務和投資的模式,一邊做這種技術服務和增值服務,一邊不斷的去投資和孵化一些企業,賺投資孵化的收益。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第二個是從運營模式來講,目前已經進入孵化器縱深發展階段,聚焦細分領域做生態,將大展宏圖。2020年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中,專業的孵化器占比45%,而且這個比重還在不斷的增加,也涌現了像洪泰智造工廠這樣的專業孵化器,主要是聚焦某一個領域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構建智造工廠+產業基金+創新平臺+制造社區等的服務體系,助推整個產業的發展。

4、科技金融服務業

目前我國的科技金融服務業主要有4大主體共同參與,政府、科技金融供給方、科技金融的需求方以及科技金融的服務提供商,政府主要是扮演護航者的角色,把交易的宏觀環境調控好;金融方包括銀行、PVC、科技保險以及科技金融市場以及個人等主體,提供銀行信貸、政府引導基金等產品;金融產品需求方主要是一些高科技企業;而科技金融的服務提供商,最大的價值是為了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包含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機構主體。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目前科技金融產品可以覆蓋各個階段的企業,各有側重點,比如說政府引導基金側重于企業的初創階段,創業風險投資側重于初創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企業,目前創業風險投資的交易額在我國是不斷擴大的。第三個是科技保險,主要是服務于企業成長和成熟階段,為它們的研發和生產經營過程給予保障,比如像研發責任險、專利險等。第四個是科技信貸,主要是服務于成熟的企業,目前的趨勢是與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發展投貸聯動的模式,進而開發出能夠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階段的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

5、知識產權服務業

目前知識產權服務業是作為一個國家戰略而出現的,十四五規劃提出了要毫不動搖地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要推動知識產權服務主體進一步做大做強。目前整個行業的主體主要是聚焦于專利和商標兩大業務,以基礎性的服務為主,在中高端的運營、預警風險等服務還比較少,特別是像涉外知識產權等是欠缺較多的。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從未來趨勢看,一方面它的業務內容要向中高端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去中心化的平臺化成為重要的服務模式,涌現了各類的平臺主體,比如說火名網、權大師、匯桔網等,而行業獨角獸匯桔網的出現也代表著,平臺類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科技服務業的集聚模式及典型園區

一個地方要發展科技服務業,要實現產業的集聚,需要三大支撐因素,第一個是政策環境,第二個是資源基底,第三個是要有企業需求有業務布局。良好的政策環境提供一個保障;資源基底包括城市的條件、科創資源,如人才、高校、實驗機構等,提供基本的引力;而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科創服務的需求,是其內生原動力,三力合一共同推動產業的集聚。

1、三大梯隊布局

在三力驅動下,目前我國科技服務業形成了一些明顯的分布特點。

從全國的視角來看,在沿海發達的城市,由東向西、由南向北遞減,形成了三大梯隊。第一個梯隊像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領跑全國,北京的營業收入是領跑全國的,主要就是北京豐富的政策資源、眾多的高校科研資源以及濃厚的創新氛圍,所以它的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多。而江蘇、浙江區域制造業的基礎非常雄厚,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廣的,所以能夠吸引這些企業來集聚。第二梯隊是山東、四川這些經濟較發達的區域,第三梯隊就是一些經濟比較弱的區域。

從省內的視角來看,目前呈現向省域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態勢,比如說廣東省的廣州、深圳兩個市,從業人數就占了全省的68%,貢獻了74%的營業收入;而江蘇省更為明顯,蘇南的集聚度明顯高于蘇北,南京一個市就占了全省42%的營業收入,所以這個馬太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2、兩種集聚模式

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們研究了這個行業的集聚模式,主要有混合型集聚和專業性集聚兩種。混合型集聚就是指多個領域的企業主體匯聚在一起,這些主體的規模比較小,單領域的機構數量也比較少,可能是一棟樓就可以覆蓋到。主要選址是在高新區、經開區這些貼近市場區域的地方,主要是解決科創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需求集聚模式,包括提供全行業的科創服務綜合體、某個細分領域的科創服務綜合體等。

第二個模式是專業型集聚模式,它主要是服務于某一個特定領域的機構為主,龍頭帶動構建服務生態,一般選址在交通通達性較好的區域,有高鐵、機場、高速等,圍繞當地的強勢產業而設立,服務范圍會更廣。一般來說是省市級大區域集聚模式,比如說研發設計產業集群、檢驗檢測園、創新孵化園等。

3、典型案例鏈接

(1)南京江寧科技創新中心

南京江寧科技創新中心是一個科創服務綜合體,它是由江寧科技局主導的,體量有3萬多方,涵蓋的功能包括技術轉移、科技金融、技術交易、成果展示、科技咨詢、創業孵化等一站式的綜合科技服務,它的一樓是科技服務大廳,2樓是科技成果展示中心,3樓4樓主要是創業孵化,5樓以上是辦公區域。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2)臺州智能馬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這個項目的背景是,2017年浙江省提出要建立特定行業的產創服務綜合體,而臺州市的智能馬桶產業規模占全國的半壁江山,且這個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這個項目體量有1.3萬方,提供的服務包含研發、設計、檢測、金融、科創孵化、專利保護等,當時因為臺州市的科創資源比較少,所以當地政府建立了線上的資源開放平臺,打開一個供需對接的通道,來彌補臺州市自身客商資源不足的問題。

(3)廣州經開區知識產權服務園區

廣州經開區知識產權服務園區是一個專業性集聚園區,當時的背景是廣州市有很多的中小科創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需求是比較強烈的,也考慮到廣州市的知識產權服務比較分散,所以提出要打造一個知識產權服務園區。它的體量有78萬方,提出了要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范全國的發展愿景。它的功能方面規劃了四大功能區16大重點項目,涵蓋行政辦公孵化、教育培訓、會議展示、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要打造覆蓋代理、咨詢、商用化、交易、融資等全周期服務鏈的知識產業創新賦能基地。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4)襄陽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

最后一個案例是襄陽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這個項目位于湖北襄陽,總建筑面積有36萬方,啟動一年就已吸引38家企業入駐,目前它的輻射范圍比較廣,覆蓋鄂西北及漢江流域的諸多企業。它的功能方面規劃了四大檢測區、五大中心,計劃打造成集研發設計孵化、檢驗檢測認證、標準研修、培訓考試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集聚區。

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及集聚模式

 

4、發展策略總結

最后做一個策略總結,簡單來講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的發展條件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地方在發展科技服務業的時候,應該剖析一下自身的資源條件,比如說交通怎么樣、有沒有貼近市場、企業的基礎怎么樣、人才儲備怎么樣,有條件的進行資源配置,沒有條件的就需要去創造引進。

基于這兩條路徑,我們總結了4個方面的策略:第一就是人才支撐,要進行人才的培訓,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第二要注重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特別是在欠發達的地區,可以優先構建創新創業平臺、技術研發平臺,增強區域的創新活力,為引入專業機構奠定良好的服務基礎。第三要出臺相應的產業政策。第四要加強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一方面要打造線上的共享平臺,線上的創新服務聯盟,另一方面要鼓勵本地大企業開放自己的科技創新資源,來帶動整個區域的創新發展。

文章來源:東灘智庫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