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消費環境的變化,近距離接觸社區居民的社區商業成為消費的排頭兵。2018年,社區商業的熱度依然持續。首先,社區商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各地政府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動社區商業網點的布局。其次,資本依舊看好社區商業。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承擔著居民生活質量提升重任的社區商業自然成為資本與商業企業爭搶的領域。無論是零售業的“獨角獸”還是老牌傳統零售商,也都在積極地向社區商業靠攏。
2018年社區商業的整體表現看似很繁盛,但事實上也存在一些隱患。過去兩年,政府最擔心居民的便民生活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極力補足市場空白,目前盡管有些市場仍存空白,但這已經不是當下城市社區商業的主要矛盾。當下以及未來,社區商業最大的問題是過度布局帶來的惡性競爭,在這場混戰中,有些入場者慘遭淘汰,剩下的大部分商家的日子也不好過。
2019年社區商業將會如何走?它是走到了盡頭還是會突破困境?這一年社區商業將面臨大考。
資本不斷融入 風口依舊強勁
2018年,社區商業這個風口依然在線。
2018年,上至國家監管部門,下至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推動社區商業的發展。其中,北京市政府對社區商業的推動作用最為明顯,北京市場上社區商業的社會服務屬性也正在不斷放大。2018年4月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2018年11月,北京市市商務委會同市規劃國土委制定的《北京市街區商業生態配置標準指導意見》對外發布。另外,北京市商務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還制定了《2018年全市“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居住配套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利用地下空間補充完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的指導意見》等規范性文件。這些政策為社區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進一步規范了便民商業服務網點的布局與發展。
不僅政府支持社區商業的發展,社會資本也在持續加碼社區商業。
2018年年初,社區商業領域的一種新樣板社區商業e中心的出現,在市場上引起很多關注。社區商業e中心是由海淀區商務委牽頭,北京市老牌超市連鎖企業超市發全力配合實施的全新便民服務業態。E中心的服務內容包括菜籃子、早餐、超市便利店、家政、洗染、美容美發等便民服務。2018年北京市超市發加速布局社區商業e中心,并且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業態。
2018年蘇寧也開始進軍社區商業,快速發布定位社區的蘇寧小店。蘇寧小店主要圍繞用戶和用戶家庭的“廚房”,主打生鮮、果蔬、熱鮮食等品類,致力打造成為每個社區的“共享冰箱”。據悉,目前蘇寧小店在全國新開的店面已經1000多家。
被鮮生活、易果、綠城服務全資收購的傳統便利店好鄰居也通過轉型加深社區商業的布局。2018年年初,好鄰居嘗試從傳統便利店往新型社區便利店的方向轉型,它首次嘗新“便利店+生鮮”的模式,除了銷售傳統便利店副食,還覆蓋了周邊3公里內居民一日三餐的生鮮產品需求。
另外,在2018年,社區商業領域還出現一些新業態,比如在社區售賣新鮮蔬菜的智能廂式柜。北京市延慶區已經有兩家企業開展運營廂式柜,它們采取“統一經營、統一配送、統一標準”的運營模式,開展運營服務,確保蔬菜及相關商品質量,竭力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并且,在這一年,聚焦社區的新零售業態,包括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 Fresh也都在加速布局。
2018年,北京市社區商業的推動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8年,北京市商務局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原則,指導各區共建設提升蔬菜零售等7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1529個,超額完成了1400個生活性服務業網點重要民生實事任務。在建設提升的網點中,擁有蔬菜零售功能的網點667個(其中獨立蔬菜零售網點549個)、便利店468個、早餐173個、家政等其它網點共339個。2018年度,267家入庫的企業在全國擁有連鎖門店(網點)5.7萬個,其中在北京市擁有連鎖門店(網點)約2萬個,約占本市同類型網點總數的20%左右,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從空白到混戰社區商業進入陣痛期
經過幾年的發展,社區商業市場越來越大,參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市場空白不再是人們擔心的首要問題,布局的合理性與規范化管理是今后的重點。
在社區商業領域,生鮮連鎖業態成為“香餑餑”,2018年生鮮連鎖業態的爭戰也尤為激烈。福臨日日鮮就正在經歷這場激戰。
福臨日日鮮創始人王河介紹,去年以來,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的生鮮業態的競爭很激烈,也很無序。八角街道轄區內原來有兩個大型農貿市場,所以附近很少有零售菜店與生鮮超市,農貿市場疏解升級改造后,為了滿足居民的需求,八角街道積極引進一些生鮮連鎖超市,福臨日日鮮就是首批引進的連鎖生鮮超市。“最初八角這邊只有一兩家連鎖生鮮超市,盡管位于社區內,福臨日日鮮的生意也還不錯,每日的銷售額在8000元到15000元之間,每天有五六百的客流量。后來,逐漸有新的生鮮店進來,有個體戶,也有品牌店,目前附近就有四五家生鮮店,競爭很激烈。福臨日日鮮的銷售額下降了至少一半,目前也就小區內的居民到福臨日日鮮買東西。”王河很是擔心。
八角街道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北京市很多社區都存在這樣的現象。王河介紹,海淀區塔院社區的生鮮市場也是如此。社區內除了一些品牌店,還有一些個體戶開個小面包就在街道賣菜賣肉。這種小本經營的業態對福臨日日鮮這樣的生鮮店的沖擊很大。“小商販大多是夫妻兩人,開個車擺個地攤就能賣東西,幾乎沒有什么成本。福臨日日鮮的成本就很高,包括房租、員工工資、稅賦等成本,再加上采購商品的品質較好,采購價格也相對較高,所以相較那些菜車,福臨日日鮮的售賣價格較高。但是這樣我們已經不盈利,價格沒辦法再降低了。”王河也很無奈,老百姓需要品優價廉的商品,并且很大一部分居民目前更看重價格,這對于沒有價格優勢品牌連鎖店來說,確實是很大問題。
王河認為,當下部分社區生鮮市場進入一個怪圈,一邊是企業不掙錢,一邊是老百姓依然覺得菜貴。這還只是表面現象,它的背后還透露更多內容——政府一邊推動社區商業的品牌化、連鎖化,而另一邊居民又需要低價的個體戶。這種需求脫節才是社區商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一直以來,北京市政府就按照、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推動本地生活服務業,然而理想與現實還有一定的差距,實現“六化”發展的市場條件還不是很成熟,可以說正處于陣痛期。
在這個陣痛期,生鮮連鎖業態的日子就很難過,甚至有一些企業連房租都堅持不下去,從而選擇停業退出市場。“大家都在面臨這樣的困境,誰的日子都不好過,有些還在堅持,有些就倒閉了。”王河介紹。
2019年怎么走:從“有”到“優”
過去一年生鮮連鎖業態的混戰也給剛剛到來的2019年蒙上一層陰影,業內有觀點提出,2019年社區商業或許會走向盡頭。
的確,社區商業繁榮的景象背后有著諸多隱患。比如正在快速擴張的蘇寧小店卻虧損嚴重。據了解,蘇寧小店2018年1至7月份虧損將近3億元,負債6億元多。這這個熱潮中發展起來的國安社區在2018年也進入調整期,縮減門店數量,收縮業務范圍等。2019年,對于社區商業企業來說,或許日子真的很難。
但是,對于社區商業走到盡頭的觀點,經歷了諸多困難的王河卻不認可。王河認為,盡管市場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并不能由此否定整個行業。社區商業的潛力與市場需求還很大,混戰只是一時的,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還會走向正軌。“品牌化、連鎖化的發展方向還是要堅持,社區生鮮超市還是要做品質與服務,我相信只要有好的產品與服務,最終客流會穩住,也會得到居民會的認可。福臨日日鮮不會退縮,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會堅持走下去。”王河對未來很有信心。
對于當下的亂象,以王河為代表的社區商業連鎖店的經營者們也都希望政府監管部門能給予一定的支持。
最初,對于社區商業,政府部門最關注的是“有沒有”的問題,隨著社區商業企業與業態的豐富,接下來最應該關注的是社區商業的規范化發展,保證“有”之后,還要保證“優”。要保證“優”,自然離不開市場手段,比如眾多資本與企業進入社區商業領域帶來的競爭,就是優勝劣汰的過程。除此之外,政府也應該發揮積極的引導與監管作用,幫助社區商業走過這段陣痛期。
接下來,社區商業的路還很長。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9年要縱深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建設提升基本便民服務網點1000個。《關于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中也提到,力爭2020年底前在所有“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鼓勵銷售凈菜、半凈菜。進一步擴大“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面,在推進城市社區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務業城鄉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