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全國首家在商場運營的兒童圖書館在青島市李滄區萬達廣場開始正式運營。
據了解,這種圖書館,專門面向六年級及以下年齡段兒童,年內將在青島發展到約20家。目前,親子保衛兒童圖書館有8萬冊圖書,包括繪本 、故事、漫畫、童話等等。
顯然,這屬于兒童+文化的業態混搭,在山東這個人口大省,這種混搭的店鋪的出現不僅提升了兒童業態的豐富性,也在另一方面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提高了客流量。
兒童業態升級發展,“兒童+”備受青睞
隨著山東商業發展,消費迭代升級,為迎合消費者目前對兒童商業的需求,兒童業態也呈現出升級趨勢。除了從以往散兵游勇的街邊店升級為吸引客流的核心業態,還從由單一的兒童零售向多元化領域拓展。尤其是這兩年,山東商業借助“全面二孩”的政策紅利,把兒童消費市場的活力徹底激發出來。
目前,山東的兒童業態升級主要體現在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日趨細分兒童市場需求,同時更加注重親子互動和體驗,挖掘“陪同收益”。這樣的升級更加符合“家庭式消費”的趨勢,即“兒童+”的模式,這樣不僅帶來巨大客流量,還帶動全家消費,增強消費者粘性。因此,除了傳統的娛樂場所、文教場所之外,兒童主題公園紛紛創造新IP,打造新潮游樂場,購物中心內部也將也諸如兒童圖書館等更加多元化和專業化的兒童業態提高占比。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兒童業態占比不斷擴大。據贏商網大數據中心分析,2017年,在山東9個重點商業項目1767個品牌中,兒童親子業態在整個商業中占比約為12.7%,而時隔一年,2018年同樣9個重點項目1531個品牌中,兒童業態占比約為13.30%。數據表明,在發展如此迅速的商業環境中,兒童經濟以絕對領先的優勢占據了山東商業上層。
而在線上電商沖擊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兒童業態能有如此活躍的生命力,主要是因為兒童業態具有強大的抗電商沖擊能力,兒童體驗類業態基本不會受到電商影響,同時又可以為購物中心帶來客流。
目前兒童業態升級另一重要表現在于,由單一的兒童零售向多元化領域拓展。“兒童+”成為目前兒童業態的主流發展模式。比如游樂場所推出的“兒童+旅游”的親子游,一些文創品牌所采用的“兒童+手工”,購物中心更多舉辦的“兒童+攝影”等等。根據書記,購物中心中兒童零售的比重由2011年的85%下降到2015年的25%,而兒童攝影、兒童教育、職業體驗、母嬰服務、兒童拓展和兒童餐飲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是兒童教育的占比由2011年的5%增長到2017年的40%左右,在各類型兒童業態中占比最高。
歸根究底,這一變化趨勢主要是因為隨著“二胎熱”的到來,許多商家看中了兒童業態的生命力,紛紛開啟兒童業態的疆土,導致了目前兒童業態中同質化競爭激烈。而在未來發展中,只有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其次,中產階級消費者開始成為養育下一代的主力軍,他們和上一代人相比更加注重孩子的多元化教育和性格的獨立的培養,所以更加多元化的兒童業態更符合其消費需求。
市場刺激轉型,兒童業態多元整合混搭風受關注
隨著暑假的來臨,青島各大商場的兒童娛樂活動幾乎已經到了人滿為患的階段。以青島香港中路的幾家購物中心為例,無論是學習語言和才藝的假期培訓班,還是文旅商超發起的各大針對孩童的活動,甚至還有軍訓夏令營、童子軍這種實踐性的活動,都被前來報名的家長擠得水泄不通。
而兒童零售,兒童餐飲等等略顯平常的業態搭配,卻有些被冷落。
不少家長表示,無論是陪孩子學習或者娛樂,甚至孩子參與手工,都能讓家長找到打發時間的活動,而傳統的零售等業態,孩子不來也可以去,實在是提不起興趣。
事實上,目前各大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已經開始更加注重親子互動,挖掘“陪同收益”,將多業態組合,互相聯動,活躍人流。據贏商網統計,一線很多城市綜合體,兒童的坪效要遠遠高于成人。兒童“一拖二”甚至“一拖六”可以為購物中心帶來巨量人流并拉長成年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提高購物中心顧客群體的黏性消費。
據專家預測 ,兒童業態會在升級中將朝著全產業鏈發展。而兒童+樂園、零售、餐飲、文化等混搭業態的實現將是兒童業態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此外,兒童業態的多元化會更加符合當代家庭的消費特點實現兒童消費“1+2”、“1+4”的虹吸效應,形成家庭消費,帶動循環性消費。
兒童業態的升級發展所表現出的強大影響力,不只表現在購物中心紛紛加大兒童業態比例、精細化兒童品牌組合,還帶動了諸多獨立于購物中心的傳統及新型兒童業態的升級創新。畢竟隨著兒童業態拉動客流、帶動消費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兒童業態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化和專業化。
而在未來的發展中,很多專家表示,兒童業態將會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的改變而繼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