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暴走”的便利店小心“崴了腳”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冉隆楠       時間:2018-08-01 16:19

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業態,便利店過去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但近兩年來,隨著資本紛紛入局,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慢行業卻突然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除了老牌便利店品牌紛紛加速擴張,新生品牌也迅速跑馬圈地。為何便利店發展開始加速?加速奔跑中的便利店還是過去那個“彎腰撿鋼镚”的行業嗎?

“暴走”的便利店

實際上,隨著近幾年實體零售行業的發展陷入瓶頸,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便利店屬于業內的一個“異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連續8年時間,中國便利店銷售額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數據表明,2017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突破10萬家。

這樣的發展速度當然受到業內矚目,資本、零售等各路大佬紛紛入局。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已有的便利店品牌,新入局的除了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大佬,王府井集團、中百集團、天虹商場、中央商場、步步高集團、大潤發、永輝超市、家樂福等傳統零售巨頭也都已涉足便利店業態。

近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也顯示,2017年中國便利店季度景氣指數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平均高于景氣榮枯線21.68,體現出便利店行業從業者對2017年行業的發展始終保持著較高的信心。

大佬們的入局也使得原本就發展速度不慢的便利店開始加速奔跑。可以說,近兩年來,便利店品牌的擴張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尤其是進入2018年,無論新老品牌,高速開店成為它們這半年來的主要發展方針。

以三大日本便利店品牌為例:羅森官方表示,從今年5月起,羅森計劃以每月開15家分店的速度向全國擴展,目標在今年開設120家分店;全家計劃2024年開店1萬家;7-11表示開店速度希望每年30-40家門店,并且從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慢慢滲透。

而這三大便利店品牌還不是速度最“瘋狂”的,在國內零售巨頭宣布入局后,它們打造的便利店品牌擴張速度更加驚人。阿里的目標是2018年底開10000家天貓小店,京東更是在去年放下豪言,要在5年內開一百萬家便利店,蘇寧官方則表示,2018年的目標是在全國開設1500家蘇寧便利店,三年內開5000家分店。雖然它們走的是“改造夫妻老婆店”的發展路線,和傳統便利店的發展模式有所區別,但這樣的擴張速度也顯得有些夸張。

有業內人士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過去中國的便利店行業多為區域性品牌,大多只在自己的“根據地”及其周邊地區發展,連三大日系品牌都沒有做到全國連鎖的規模,更不要提本土的便利店品牌。但是從近兩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在資本的助推下,僅從門店的開店情況來看,全國布局已經成為了頭部便利店品牌梯隊的主要發展趨勢,一些新興的便利店品牌也在緊追,甚至還有后來居上的勢頭。

當然,一個一直“彎腰撿鋼镚兒”的慢行業突然“暴走”,勢必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供應鏈、門店運營、員工培養、產品開發等等都是門店“背后的故事”,這些故事過去都是慢工出細活,需要時間的打磨,如今在加速發展后,如何在快速開店的同時講好這些“背后的故事”,也是對便利店品牌的一大考驗。

痛點與機遇并存

毫無疑問,資本的助推是便利店大暴走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知道,傳統便利店行業一直不受資本青睞,比起重資產、慢回報的傳統便利店,投資人更愿意投輕資產、快回報的一些項目,也就是去年的無人零售投資狂潮。但到了今年,隨著無人零售的熱度有所冷卻,投資的風向就開始悄悄偏向了傳統便利店。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至今,有近100億元的資金涌入到便利店行業。僅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家便利店獲得融資:3月,西北連鎖便利企業西安每一天獲得春曉資本領投的2億元A輪融資;4月,見福便利獲得紅杉資本2.4億元融資,131便利店獲得春曉資本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6月,武漢Today便利宣布完成3億元B+輪融資……

資本看好便利店業態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中國的便利店市場雖然發展時間不算短,缺口也一直是巨大的。美國目前有15萬家便利店,日本有5萬家便利店,以人口數量來算,平均兩千多人有一家便利店。按照這樣的比例來算,中國13.8億人至少要有60萬家便利店,但目前國內只有10萬家,增長空間非常龐大。

這樣龐大的市場空間,加上目前還屬于初期發展階段的國內便利店市場,便利店儼然成為一塊甜美可口的蛋糕。

但便利店這塊蛋糕也不是那么好吃的,一些數字可能會讓想要憑借一腔熱情進入便利店行業的人稍微冷靜一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零售行業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便利店個數超過10萬家,日均銷售額為4936元,相比2016年提高了10%,但增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7年,大多數便利店的毛利集中在20%至30%,凈利集中在0至4%的便利店企業約占50%,這一比例已經開始降低,凈利率在4%以上的企業和虧損企業的數量占比各25%左右。雖然二線城市便利店快速增長,但頭部品牌市場集中度超50%。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雖然做便利店的企業很多,賺錢的可能沒有那么多。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黃江明認為,便利店的發展面臨著不少痛點。在他看來,運營成本高企、嚴苛的城市建設規劃新規、物流車輛許可證限制、缺少現代化快餐食品產業鏈、不成熟的新零售技術等都從外部限制了便利店的發展。而從內部來說,傳統便利店大多數都是以直營店為主,租金、人工成本壓力大,加上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復合型新零售人才缺乏、商品和服務等核心競爭力不足、盈利模式的缺陷,這些痛點給便利店運營也帶來一些問題。

以人才緊缺為例,一般而言,各個便利店品牌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才培養體系,這套體系的培養時間比較長,在過去足以滿足當時的開店速度,但隨著近兩年便利店的開店速度加快,人才缺口的問題也就暴露了出來。據《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數據,2017年從業人數指數的持續走低,反映出整個行業面臨著人才流失與短缺的問題。隨著便利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門店數量不斷增加,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便利店人才短缺的壓力將會逐漸加大。這也體現在了便利店管理者對于未來自身企業在人才缺口與利潤攤薄方面的擔憂。

此外,快速開店以后,隨著門店數量的迅速增長,門店的選址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就目前的便利店發展現狀而言,一個門店的盈利狀況好壞,很大程度上還是和其所在的位置有關,而好的位置通常也意味著高昂的租金成本。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隨著便利店品牌都開始快速擴張,對選點的爭奪也變得更加激烈:“有些品牌在進入新的城市的時候,即使有些選點可能盈利情況一般,但因為發展戰略的問題,也得把位置先占住。”

不過,痛點也給便利店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就拿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而言,有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零售業的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2%。為了解決人工成本問題,無人零售解決方案就應運而生。去年以來,既有無人便利盒子、無人貨架等單純的無人零售業態,也有無人收銀、自助掃碼購物等和傳統門店相結合的門店解決方案。

走進新時代,傳統的便利店也在不斷升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加上互聯網、大數據應用以及移動支付的普及都給便利店的升級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在黃江明看來,技術是現在中國傳統便利店升級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如果能保留日系便利店的商品與服務優勢,并和新興便利店的互聯網數字技術優勢相結合,中國的便利店業態就能實現彎道超車。

到底賣什么

一家便利店能滿足消費者哪些需要?食物、酒水、日用品……這些都是便利店里的常規商品。但隨著便利店的主要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常規的商品品類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升級的消費需求。那么,現在的便利店應該賣什么?

有業內人士認為,便民服務將是便利店未來的決勝點,這也是現在很多便利店品牌都在發力的方向,試圖利用便利店來解決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的便利店提供了水電生活繳費服務,也有便利店推出洗衣等生活服務項目,那么這些生活項目能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嗎?

在一家全時便利店的附近,中國商報記者隨機采訪了數名路人,問他們是否會使用便利店里提供的一些便民服務。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知道全時里有火車票的自助販售機,但是“幾乎沒有用過,感覺還是去火車站更靠譜”;也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沒關注過,去便利店也就是買點吃的”;還有消費者則表示,雖然知道便利店有些生活服務項目,但住所附近沒有便利店,也就沒有體驗過。當記者問他們便利店提供生活服務有什么想法,消費者普遍認為應該提供一些更貼合生活需求的服務如代收快遞等,而不是單純的生活繳費,“現在都在支付寶、微信上繳納水電費,很少去繳費網點了”。

實際上,限制便利店提供生活服務項目的最大原因就是網點密度不夠。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只有1200家左右便利店,而且很多并不是標準的便利店,便超化現象比較普遍,即更像小型超市而不是便利店。這使得便民服務很難在便利店里普及落地。不過,隨著現在便利店開始加速奔跑,未來便利店成為便民生活服務站的一天想必也不會遠了。

除了服務,商品作為便利店的基石也應受到重視。現在自有品牌開發已經成為便利店品牌先頭部隊的重要發展戰略,上海市品牌授權經營企業協會自有品牌專業委員的數據顯示,上海部分便利店業態的自有品牌占比已經達到近四成,成為企業的“拳頭產品”。有業內人士表示,自有品牌的產品不僅更能體現自己便利店品牌牌的特色,更受消費者歡迎,利潤也能提高不少。黃江明表示,便利店的商品不僅可以自主開發,也可以采取合作模式開發,還可以擴大食品服務,和互聯網結合后會更加符合如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更能體現品牌的差異性。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