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至今,碧桂園董事會副主席、大股東楊惠妍已經“抄底”自家股票不下30次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楊惠妍的回購行動或許還將繼續。
智通財經統計發現,倘若董事根據回購授權悉數行使其權利回購股份,楊惠妍可通過其控股的必勝有限公司、Golden Value Investments Limited和Genesis Capital Global Limited,將手中持有的碧桂園股份從目前的54.07%增加至60.08%(假設目前的持股量維持不變)。
但是,問題來了,回購自家股票,對碧桂園的未來發展真的有益嗎?
30多次回購,股價仍未上漲
早在2016年年初,碧桂園曾發布公告表示,董事會注意到股票價值被顯著低估,有意行使其于2015年5月20日舉行公司股東周年大會上所獲該公司股東授予的一般授權,以回購該公司股份。于股份回購授權下,董事會獲受權于聯交所回購最多約22.59億股股份,即該公司于股東周年大會日期之已發行股份總數10%的股份。
但目前來看,碧桂園回購價鎖定在3港元左右,這稍高于去年股價低迷時的價格。對此,碧桂園曾對媒體表示,公司進行股票回購的目的是使得股價回到合理的區間,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而至于回購的時間、價格、數量等問題,碧桂園認為,除了資本市場的客觀因素外,還涉及公司結合市場及自身情況做出的判斷。對保持市場密切關注,結合自身情況動態調整回購不乏對幫助股票恢復合理價值區間最為有效,故并未設立明確的回購時點或價格目標。
有業內人士向“港股挖掘機”表示,碧桂園在2016年仍規劃大肆拿地,并有意涉足保險業,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能在股價高位之際進行直接融資,便可以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智通財經梳理發現,年初至今,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已經“抄底”自家股票不下30次,但碧桂園的股價尚未因回購大幅上漲。截至5月3日收盤,碧桂園的股價仍為3.1港元,與2015年12月30日持平,雖然3月中旬股價一度升至3.52港元,但不久之后便出現回落。
高負債蘊藏高風險
想通過直接融資降低負債率,碧桂園需要坐等股價上漲,但問題是,碧桂園激進的拿地策略帶來的高負債率,已經讓市場有所警覺。
國泰君安(國際)近日發布研報稱,由于碧桂園缺乏有效的去庫存措施,公司的土地儲備補充很有可能使得其資產負債表變弱,凈資產負債率估計在2016-2018年增加到80%以上,且去庫存壓力仍將會存在。
在 前不久的年報會議上,碧桂園管理層表示,會力爭將負債率控制在70%以下,但招商證券(香港)研究報告表示,由于碧桂園進取的購地策略,從負面來說,招商 證券(香港)預測碧桂園2016年底止的總負債將達到1092億元人民幣;凈負債比率將由2015年6月底止的60%上升至2015/2016年底止的 80%/106%。
一個難以忽視的因素是,碧桂園去年大發永續債,截至去年12月底止,永續資本工具為195.28億元人民幣,2014年同期有關數字僅為30.9億元。其首席財務官吳建斌曾解釋說,發永續債是因為收購土地需要資金。
招商國際研究認為,雖然碧桂園將會在2016年償還到期的永續債,但估計碧桂園支付永續債的利息在2016年要達到16.6億元。
國際機構頻發冷箭
智通財經翻閱碧桂園年報發現,2015年碧桂園融資凈匯兌損失為16.41億元,可謂損失慘重。首席財務官吳建斌表示,今年以來,碧桂園已經做了20多億美元與人民幣的對沖,將人民幣與美元鎖定在一定的區間。
但種種努力,尚未打動部分機構投資者,國泰君安(國際)僅僅將碧桂園的評級維持在“中性”,并下調目標價至3.06港元。國泰君安(國際)的理由是,由于低 于預期的毛利率和高于預期的匯兌損失,碧桂園2015年核心凈利低于市場預期10.1%;由于降價促銷,毛利率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達到20.2%;核 心凈利同比下滑3.1%。在去庫存壓力下,毛利率將處于底部。2015年末,庫存約為人民幣1085億元。銷售均價在去庫存壓力下將難以恢復,隨著土地成 本上升,預計毛利率將保持低位。
另一方面,碧桂園還遭到標普的評級下調,其長期企業信用評級由“BB+”下調至“BB”,未到期的優先無抵押票據的債務評級由“BB+”下調至“BB”,碧桂園及其票據的大中華區信用體系長期評級由“cnBBB+”下調至“cnBBB-”。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黃仁斌曾解釋說:“下調碧桂園評級的原因是其利潤率和財務杠桿惡化,2015年該公司利潤率的下降幅度超過預期,而且激進的土地收購策 略,導致財務杠桿顯著上升。我們認為,由于碧桂園將繼續激進收購土地以支持較高的可出售資源,因此其財務杠桿不會復蘇至我們此前預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