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購物中心開業率達70%才有可能為后期運營打下良好基礎。隨著商業項目逐漸飽和,競爭局面逐漸惡化,全國約30%的購物中心開業率“不及格”。
數據顯示,全國約30%的購物中心開業率“不及格”,究其原因,關鍵還是招商不利。如何有效解決招商癥結?結合招商人員普遍遇到的招商難點,給大家提供幾個對策。
13大城市購物中心最新開業率
“一個比一個低”
數據顯示,購物中心開業率達70%才有可能為后期運營打下良好基礎。實際上,隨著商業項目逐漸飽和,競爭局面逐漸惡化,全國約30%的購物中心開業率“不及格”,導致商場陷入“惡性”循環。
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2016一季度全國購物中心開業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創歷史新低。其中,上海購物中心平均開業率稍微領先于其他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中,武漢購物中心開業率較高。(*本文開業率主要指店鋪開業率,即實際開業店鋪數占應開業店鋪總數的百分比)
2016一季度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平均開業率:
上海稍微領先
2016一季度二線熱門城市購物中心平均開業率:
武漢較高
數據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中國第一太平戴維斯等,數據采集于2016年5月,因開業率隨著市場變化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信息僅供參考。
核心癥結是什么?
開業率走低
癥結1
項目井噴式發展,品牌選擇面寬,多處于觀望期
數據顯示,中國購物中心平均每年新開業300家,2015年購物中心近4700家,預計2016年底將達5000家。
數據來源:贏商網大數據中心
全國7大區域內同時有多個商業項目啟動招商,對于品牌商來說,區域選擇面寬,多處于觀望期,致使項目招商難度進一步增大。
癥結2
招商定位不準,招商試錯成本高
招商試錯成本高是招商人員普遍遇到的問題:一方面招商人員對項目本身的定位缺乏足夠的理解;另一方面,面對海量品牌,品牌篩選過程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錢花了,時間花了,精力花了,收效卻極度不理想”,這可能是最能讓招商人員產生共鳴的一句話。
癥結3
開發商相互競價,品牌商舉棋不定,意向品牌或半路“流產”
據統計,全國7大區域內,進駐同一個區域的開發商最高多達70家。
同一個區域甚至同一個商圈內,各個開發商相互競價,品牌商舉棋不定,招商談判周期拖延甚至導致多數意向品牌半路“流產”,大大拉低了項目開業率,這一點在華東區、西南區表現較為明顯。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主要指已有商業項目的開發商,項目類型包括購物中心、社區商業、文旅綜合體、文化創意產業園、寫字樓等
癥結4
缺乏獲取足量成長型品牌的有效渠道,錯失招商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