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中國購物中心將會融入最新的高端技術,采用數字化市場營銷模式,采用智能設計元素,滿足消費者與零售商的需求,將零售體驗特殊化。隨著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那些無法采用全新市場營銷技術、無法加入在線網絡的購物中心必將掙扎在被淘汰的邊緣。
一、執行概要
官方數據顯示,2014 年中國零售總額達27.2 萬億元,較2010年的15.7 萬億元上升近40%。然而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各種關于消費下降的報道頻現于不少媒體。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普華永道預測,中國將在2018 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盡管未來四年的預期銷售額增長率可達年均7.9%,超北美三倍還多,不少分析師仍然對未來品牌商品在中國的銷售情況表示悲觀。
而中國的購物中心經歷了15 年的快速發展,新建購物中心總面積大約一億平方米。快速建造的初衷本是適應蓬勃發展的零售消費業,如今卻可能面臨新購物中心面積過剩的現象。
中國市場總量巨大且構成多樣化,而商業透明度不高,又缺乏可靠數據,想要辨明零售業的發展環境并非易事。
然而,零售品牌商家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分析中國的潛在銷售增長力,決定到底是選擇繼續擴張還是觀望等待更多證據。
二、中國零售業擴張面臨挑戰
中國經濟在騰飛之前,國民習慣在商業街區購物。然而過去 15 年消費的飛速增長則改變了這一消費習慣。國內外地產開發商看準這一機遇,紛紛興建大型購物中心。部分觀察者認為,經濟增速放緩,零售業銷售增長減緩,電子商務方興未艾——這些因素都給零售房地產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目前在建的購物中心約占已落成購物中心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龐大的在建規模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潛在威脅。
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傳統零售行業已經落伍。他們尤為關注電商對傳統零售模式可能帶來的沖擊。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早已高居全球首位。市場調研公司弗雷斯特認為,2019 年中國的電商銷售額將達1萬億美元。
2000年以來,奢侈品零售的銷售增長每年均有雙位數的增長幅度,然而如今也早已不比從前。普華永道和經濟學人智庫研究顯示,中國的平均零售銷售總量增長預計在未來兩年將從 2009 年的15.6%放緩至8.7%。
三、中國線下零售業已適應新常態
盡管壓力重重,只要中國的總體零售額以高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速度增長,海外零售商就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同時,中國國民消費能力上升,實體零售空間重要性與日俱增,新建購物中心將會在全國范圍內繼續開業。
電商已經給實體零售業帶來了沖擊。然而,即使在全球范圍內,線下購物的優勢仍是在線購物無法替代的:比如親自感受商品實物、享受個性化店內服務等。這些傳統的優勢在從線上轉到線下的戰略中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選擇中被進一步優化。
中國人普遍對購物比較重視,而如今,三分之一的在線訂單都是通過手機完成。
四、線上與線下逐漸融合
盡管發達的網絡技術和新的在線消費習慣并不會讓購物中心從此絕跡,但人們的消費文化和傳統零售業已受到深刻影響。
如今,購物中心引入了一系列數字化戰略,把握好移動社交媒體平臺,并結合大數據和傳統手段進行市場營銷。與此同時,許多在建新型購物中心引入了最新技術和設計,產生了大批量新型購物中心。
況且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并且將持續是零售商和購物中心開發商眼中的機會,因為中國市場規模巨大,經濟增長持續。中國致力于在2020 年之前打造現代化、和與互聯網有效結合的零售地產。推動這一目標實現的因素包括嫻熟運用由數字化營銷所帶動的核心零售創新技術、更好的購物中心服務與設計、充分結合在建購物中心數量遞增的現狀、城市居民消費水平上升和正在變革的消費模式。
結合上述原因,開發商們乘勢而上,打造全球最先進和現代的零售地產。這次機遇也帶來了進一步發展中國購物中心需要關注的驅動因素,其中包括:
1、購物中心管理的提高速度需要跟上購物中心新建速度。比如,在簽訂租約方面,購物中心需要確保在單一項目的商圈范圍內存在多樣化的品牌組合,以吸引消費者;
2、在設計購物中心時,不僅要考慮到如何幫助消費者完成購買任務,同時還要想到如何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享受文化與社會體驗;
3、兼顧線上至線下(O2O)、大數據資源等數字化戰略,將線下零售管理提升至線上管理;
4、運用包括定位服務在內的移動技術,滿足消費者在店內隨時搜索的需求,以此配合習慣使用手機的消費者。
展望2020 年,未來的中國購物中心將會融入最新的高端技術,采用數字化市場營銷模式,采用智能設計元素,滿足消費者與零售商的需求,將零售體驗特殊化。隨著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那些無法采用全新市場營銷技術、無法加入在線網絡的購物中心必將掙扎在被淘汰的邊緣。
(來源:國際購物中心協會)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