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家電零售市場上出現大量家電實體店和經銷商,但是,一些人將矛頭指向淘寶、京東等網店,屬于避重就輕。
什么淘寶、京東價格太低,摧毀實體店;什么高房租,正在成為壓倒實體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兩年來,不少家電實體店、傳統經銷商的日子不過好,這是公認的事實。但是,一些人將矛頭指向淘寶、京東等網店,屬于避重就輕;同時,還有一些人將責任推給持續攀升的高房租,則屬于推卸責任。可以說,絕對不是簡單的外部環境和對手施壓,引發的這一輪家電實體店經營和生存危機。
可以看到,當前籠罩在家電實體店上方的烏云和暴雨,屬于內外交困重重環抱。單就內部來看,在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家電零售市場上出現大量家電實體店和經銷商,特別是在經歷2008年那一輪"家電下鄉"政策刺激,在一線市場上短時期涌現出大量的家電零售商"投機者們"。目前正在經歷一輪的淘汰、優化期。
這兩年來,家電零售市場上出現的實體店經營困局,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良幣淘汰劣幣"。本質上還是因為家電零售實體店,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數量上,均處在"供大于求"狀態之下。一批當年的商業投機者、弱小者們被淘汰出局,無可厚非。只能說明自身的經營模式和商業競爭力,無法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現狀。將責任推到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純屬"自欺欺人"。
就外部來看,淘寶、京東等電商網店平臺的興起,主要還是得益于自身建立的一種符合現代商業游戲規則的經營模式和體系。在經營手段上,削減中間流通環節,直接由工廠、電商到消費者的扁平垂直大零售體系,所以才在產品價格上比實體店更具優勢;在經營載體上,電商網購平臺為虛擬平臺,不涉及到線下實體店等高額租金成本,關鍵還可以容納海量的家電產品,實現經營成本的最優化。
在經營理念上,電商網購一直以來倡導的是"價格公開透明"、"銷售薄利多銷",從而可以在短短四五年時間里,快速從蘇寧、國美等線下連鎖巨頭身上搶到蛋糕。不是對手太強大,太狡猾,而是自己太弱小。
然后最讓眾多家電實體店抱怨的內容,則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一直以來的低價競爭,屢創新低。當前電商平臺的家電零售價,甚至還要比很多家電實體店、經銷商的進貨價還要便宜,這就造成很多家電實體店過去的"暴利經營模式"難以為繼。似乎這家是家電企業的市場供價沒有"一碗水端平",偏向電商。
實際上,這不靠家電工廠的"偏心"實現的,而完全是電商平臺強大的"分銷能力",贏得與廠家進行價格談判的話語權。從某種角度來看,真正決定你的道路寬廣的,從而不是對手和合作伙伴,而是自己的實力強弱。
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電實體店、經銷商們抱怨電商低價攪局,完全屬于"避重就輕",完全沒有清理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短板所在。面對電商從進軍家電行業之初就采取"薄利多銷"的短平快操作節奏,當前大量的家電實體店還在采取"壓貨吃政策"、"慢等求暴利"等傳統經營理念,完全忽視"快節奏經營"下的有效利潤和持續收益。
近年來持續高企的房價、高租,確實不斷擠壓實體店的利潤空間。但是,如果指責高房租是壓倒家電實體店的最后一根稻草,顯然是不負責的。近年來,對于實體店依賴更重的餐飲行業、影院、購物中心,同樣也面臨著高房租壓力,同樣也面臨著電商的沖擊。也出現了一批的餐飲店關門情況。但并沒有像很多家電實體店老板那樣,只知道抱怨,不去想辦法。
就整個影院、餐飲行業來說,大部分人的生意并沒有因為高房租而關門、歇業,反而呈現出逐年看好的熱鬧趨勢。原因在哪里,高房租對于任何行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它領域的實體店,卻可以通過經營模式和手段的破局,解決高房租壓力的沖擊。比如說,在電影院,每年利潤最大來源不是賣電影票,而是爆米花;同樣,在很多平價餐廳,還有一塊隱性利潤,則是來自于一次性筷子和清潔碗筷。只要開通商業智慧,就不怕對手和外部環境的沖擊。
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很多家電實體店,越來越感覺賺錢不易,也就越來越不愿意輕易去改變、去嘗試和挑戰新的可能。反而是抱怨和牢騷越來越多:什么電商價格便宜,因為電商要么是假貨,要么是偷工減料,滿滿的負能量;什么高房租是壓跨實體店最后一根稻草,現在哪個行業生產經營成本不增加,為什么中國家電卻一直要賣低價,而且只會賣低價貨。
看看一些家電實體店,經營理念上,總是喜歡追求一夜暴富、一臺暴利。對標電商平臺,一臺四五十元利潤都愿意出貨,多少家電實體店少賺一點不愿意,多賺卻又賺不到;在經營手段上,除了降價還是降價,偶爾有一些小區推廣活動上,也沒有翻新花樣,還是靠便宜貨搶眼球;在商業模式上,就只知道羊毛出在身上,整天靠家電硬件賺錢,不想也不去探索羊毛如何出在豬身上,除了硬件盈利其實還能靠內容、多次服務賺錢。
可以說,當前擺在各行各業實體店面前的困難、挑戰,以及機會都是同樣的。家電行業之所以反應要比其它行業和領域更激烈,關鍵問題就在于自身缺乏持續的反思、缺乏革命的勇氣,永遠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如果繼續這樣走下去,好日子永遠不會到來!
來自:家電圈(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