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便利店的春天真的來了。當大家還在揣摩莊辰超的“便利蜂”到底想干什么的時候,劉強東又扔出了百萬便利店的炸彈。除了京東以外,阿里、掌合天下等大玩家也紛紛進入了收編便利店的市場。那么,狂想曲已奏起,便利店風口上能飛起多少只豬呢?
各路資本“跑馬圈地”
作為消滅最后一公里的便利店,在其瘋狂擴張的背后,是各路資本跑馬圈地。除了聚集了牛根生等知名企業家外,還有紅杉資本的參與。上述的便利蜂便利店,先后獲得4輪融資,估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今年2月,中商惠民戰略投資并控股便利蜂,去哪兒網創始人莊辰超創辦的斑馬資本為其注入3億美元。
或為吸引用戶及投資者,一些便利店紛紛曬出其融資情況,如“愛便利”宣布獲得億元融資、“宅可便利店”成功眾籌融資百萬元、校園O2O便利店“門口頭”獲1000萬元融資、便利店O2O平臺59store獲3000萬元等。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渴望尋求更加便利的購物選擇,一些非傳統競爭對手也開始嘗試進入到便利店行業領域。Kroger 公司旗下運營著超過 750 家便利店,而 Amazon 和 Wal-Mart 這樣的傳統零售巨頭也開始嘗試利用不同的業務模式,嘗試在便利店行業里分到一杯羹。Amazon 公司最近推出了無收銀員的高科技概念零售店 Amazon Go,讓消費者感受到了便利店快速購物的體驗。Wal-Mart 公司也正在一些加油站的零售店內測試部署更大的便利店,如果測試效果不錯,將會推廣到更多加油站。
Wal-Mart 公司希望利用加油站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零售業務,把加油站的 24 小時全天候零售店打造成旗下全新的便利店。而作為定位在 Wal-Mart 加油站零售店的美國百貨便利連鎖品牌 Murphy USA,也正計劃把這種合作模式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通過與其他零售商合作把旗下加油站零售店增加到 1600 家以上。
電商巨頭紛紛入局
有數據統計,目前全國的中小超市數量已經超過680萬家。隨著互聯網電商的日益普及,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電商巨頭在內,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量的線下中小超市。
從2016年開始,馬云就不斷在各種場合大談“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也于2016年推出了B2B平臺“零售通”,讓中小零售店主可以通過“零售通”APP直接進貨,并計劃用3年時間覆蓋100萬家零售店。截至2016年12月為止,“零售通”當月動銷商店數量已突破10萬家。
京東采取的則是品牌便利店加盟+O2O的玩法。京東提出,未來5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實現每個村都有覆蓋的目標。不論是商戶還是個人,均可以加盟京東便利店,通過“京東掌柜寶”APP線上進貨,京東則為其提供品牌和貨源支持。
在阿里、京東二位互聯網巨頭布局線下實體及快消品供應鏈之前,位于北京的掌合天下則已于2015年在全國重要省份及城市完成業務布局。
新售是大勢所趨零
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大勢所趨,正如馬云所說的,“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新零售重在服務和體驗,而線上與線下結合成為重要一個環節。傳統電商向新零售的轉變成為現實,線下的競爭一觸即發。
便利店是一個很好的生意模式,更多的還是一份事業,需要精耕細作,它不是一個快速投資的產品,如果按照投資的高快回報需求來看,便利店很難實現快速且高額的回報。資本過度的驅動,企業的發展會趨于畸形,從而走向深淵。
未來中國的便利店市場格局,也許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屬于那群腳踏實地、全心全意以服務消費者為目的,以消費者為創新驅動力,聚焦管理、擁抱變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