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專業市場一個個日漸“凋零”,越來越多人感嘆,專業市場已經到了必須要轉型的時刻。傳統專業市場到底身負多少枷鎖,以至于紛紛走向衰落?
一、“遷”字引發的矛盾。
粗放式生產、先生產后銷售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傳統專業市場帶來了交通擁堵的“城市病”,為此不少城市都給出了“遷”字訣。然而,市場搬遷就意味著客人的流失,商圈氣氛被破壞,新市場缺乏“商氣”。城市成長與市場發展的矛盾,致使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難上加難。
二、電商“吞噬”中間環節被“唾棄”。
1、消費者習慣于網購,而店主更傾向于直接去工廠談妥貨品,而省略了“批發市場”這一流程;
2、單靠價格和量取勝的專業批發市場再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
3、零售巨頭現皆兼備“批發”功能;
4、流通環節過度加價的貿易方式已經逐步被消費者拋棄。
三、傳統市場:電商易,觸電難。
1、批發商戶大多商戶開過淘寶店,但盈利商戶屈指可數;
2、若商戶各自開網店,高額的推廣費和網站維護成本使其難以承受;
3、“觸電”的所有專業市場中,失敗案例多,但成功案例至今鮮有發現;
4、電商巨頭觸角已延伸至各行業的細分領域,能否分得一杯羹,成為專業市場面對的最大的困境。
四、目光短淺,經營模式落后。
由于經營惰性,一些批發市場只想著收租金,導致批發市場普遍存在著經營策略短期化、經營模式落后、輻射力弱、易于復制、低水平重復等弊端,造成大批低層次批發市場遭遇生存危機。
五、商品、經營模式同質化。
1、專業市場大批量、高度同質化的同類商品已經不適應現在個性化、小批量的市場需求;
2、開發商打造了多個定位相同的市場,但由于沒有匹配的人流支撐,多個專業市場不是變成“空城”就是在同質化競爭中倒下。
六、傳統市場轉型難,“三現”交易仍是主流。
“三現”交易大量節約了人工和管理成本,一切交易都在經營者的視線范圍,因此經營者對“三現”經營模式十分依賴,商戶對電子商務新支付模式不買賬,大大阻礙了廣州專業市場的轉型。
七、城市承載力超負荷“臟、亂、差”。
停車困難、交通擁堵、衛生條件差、物流配送難以到位、消防問題、治安隱患、人貨混居等詬病,使城市承載力超負荷,最終造成專業市場難以做大做強,持續發展空間被局限。
八、去庫存、資金周轉壓力山大。
各行業的專業市場商戶都面臨著去庫存壓力大的問題,同時商戶的資金鏈流動也在減慢,甚至斷裂。從而削弱了商戶的資金運轉能力。
九、運營成本大幅提升。
人工成本上漲讓人難以承受,在市場做展示的租金費用、物流倉儲費用等成本太高,阻礙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十、規劃滯后,引導不力。
專業市場長期缺少規劃指引和政策支持,造成布局分散、更新改造滯后、配套不完善、市場環境質量不高、入駐商戶層次參差不齊等問題。
在新經濟環境下,傳統專業市場是堅持原有經營思路,還是主動轉變,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的發展需要,對傳統實體專業市場來說,是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專業市場已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身負“十大枷鎖”,站在“生死十字路口”的專業市場無論多難,都已到了必須做出抉擇的關鍵時刻了。
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廣州專業市場出現不少創新B2B電商模式解決上述問題,其中以海印互聯電商平臺整合海印國際展貿城等資源,以行業為基礎點,倉儲、物流為切入點,建立廣貨寶專業市場綜合服務平臺。以行業為基礎點,倉儲、物流為切入點,以電商的視角重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產業鏈條關系,從而實現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的升級轉型。 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雖任務重大,但目前已有一個創新B2B模式推動,相信成功升級轉型不是遙遙無期。
文章來源:北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