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環境、市場需求拉動等多方因素影響,我國畜牧業整體發展良好,行業總產值保持在3萬億元上下波動,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平穩,畜牧肉食品全年產量達到8500萬噸。未來畜牧食品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整個畜牧產業鏈大致分為育種、獸藥動保、畜禽養殖、飼料、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終端零售與品牌運作,產業價值鏈呈“微笑曲線”形態,即兩端附加值高,中間低。上游育種、制藥、養殖等環節,下游食品深加工、終端與品牌環節利潤率較高、附加值高,具有較高的門檻;中游飼料、屠宰加工環節附加值低,門檻較低。
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企業將從低附加值環節往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從行業上市公司的布局動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趨勢。
第一是在育種方面發力,如民和股份提出“實施科學育種戰略,通過科學化的育種技術,提高種豬的遺傳性能,降低飼養成本,提升養殖效率”;正邦集團在種豬環節大力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生豬育種體系,目前已實現種豬自供”;順鑫農業年報中提到“擁有北京市第一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未來在養殖繁育環節,將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科技型轉變”;行業龍頭溫氏股份“建立了完善的育種技術體系和豐富的品種素材庫”。
第二更多的上市公司積極往下游食品深加工和終端延伸,民和股份提出“擇機擴大熟食深加工環節”,推進熟食制品加工和肉制品加工項目;新希望六和明確“食品業務是公司長期轉型的方向,將通過投資、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加快食品業務布局”,近幾年先后并購了久久丫、嘉和一品、金福猴食品等;龍大肉食致力于打造“中國連鎖餐飲中央廚房第一品牌”,通過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加快肉制品板塊業務發展;天山生物提出實施產業資源整合戰略,整合肉牛產業鏈有潛力的資源并與優質企業進行合作,向后端牛肉屠宰、深加工、肉制品銷售環節延伸;溫氏股份和福建圣農則在產業鏈上徹底延伸到終端,溫氏戰略性布設“溫氏生鮮”門店,2019年社區生鮮品牌“溫鮮生”首店開業,未來規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點輻射珠三角,全面布局廣東一二三線城市,逐漸布局全國;圣農大力推動“品牌化、鮮品化、熟食化”戰略,從2015年開始布局圣農“鮮美味”冰鮮品加盟店,規劃“十三五”期間在長江以南11個省、1千個縣市區布建1千家旗艦店、2萬家形象終端網點,2020年圣農再次強調將全面推進食品深加工發展,提升產品深加工熟食化率。
我們認為,隨著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新冠疫情對人們生活習慣帶來的巨大影響,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將更加追求高品質、安全、方便快捷。成品、半成品的“凈菜消費”是未來的一個消費趨勢,也更加符合環保的要求。未來食品供應將從分散型、傳統流通模式逐步走向規模化、集群化、工廠化生產的模式,大型食品企業或供應鏈企業進行集中采購、生產、包裝、統一冷鏈配送,典型模式是行業內開始出現的以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綜合性品牌食品產業園。隨著這一趨勢,未來畜牧食品企業在下游半成品、調理品和熟食等深加工環節還將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