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地產行業,有兩個出現頻率極高的關鍵詞,一個是「去庫存」,一個是「好房子」。
分別對應行業當前面臨的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
宏觀來看,市場要回暖,想盡辦法「去庫存」是絕對的核心。從上到下的救市政策已經鋪天蓋地了。
但是微觀來看,企業要生存,要在市場競爭中率先突圍,光有政策還不行,產品力才是核心,也就是住建部號召強調的「好房子」。
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頭部房企都開始在“卷”「好房子」了。
一些房企打破了行業設計瓶頸,做出了革命性的產品創新。行業也逐漸開始走出“產品同質化”的陷阱,進入了一個產品維度的新時期。
“創新潮”出現
房企產品體系快速更新
到底什么是“好房子”,國家其實是給了明確方向的。
3月份,住建部長倪虹說,
“不同的面積、不同的價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將引導建筑師精心設計好的戶型,鼓勵企業研發好產品、好材料、好設備,也希望能夠多行業跨界協同,合力建造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讓群眾能夠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關鍵詞,就是四個:綠色、低碳、智能、安全。
最好,能多行業跨界協同。
在住建部的提倡下,頭部房企,尤其是國央企,響應“好房子”的行動非常踴躍。紛紛圍繞“好房子 ”的標準,對自家產品體系進行了一輪重新梳理和迭代升級,推出了全新的好房子戰略。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一、體系化升級,刷新高質量標準。
例如,綠城去年就在國家“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指導方向下,提出了綠城“好房子”的6大要素——“高顏值、極賢惠、最聰明,房低碳、全周期、人健康”。
在今年又以這6大要素為基準,編制了《綠城好房子標準》。并且在6月底,通過專家組嚴格評審,成為行業首個企業“好房子”標準。
華潤置地則在去年年底,發布了「高品質九觀」產品新標準,通過制定品質管控標準、建立質量巡查機制、將品控納入各級管理考核指標等一系列做法,強化全過程品質提升,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好產品。
華潤置地從人本觀、自然觀、城市觀、美學觀、性能觀、適配觀、工藝觀、智慧觀、服務觀九個維度重新定義“好房子”。
華發則在2024年4月,發布了“新一代好房子華發科技+產品體系技術標準”,形成「四化十五優」的好房子標準。
所謂“四化十五優”,“四化”就是以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產業化,基本上和住建部的“好房子”標準高度對應。
“十五優”則是數字智慧社區、智能家居、超高實得率、綠色低碳、科技精工建筑、智慧綠色園林等,重點在戶型設計、智能系統等數十個細分科技領域進行創新突破。
保利發展的產品體系,甚至直接跳到了以追求人文精神為內核的產品力底盤,提出了「人文社區」產品理念。
將保利的「天、悅、和」三大產品系,融入到了「人文社區」的框架內,致力于讓產品和服務一體化,將人文服務注入到社區生活,讓客戶對“好房子”的體驗更加立體和豐滿。
二、積極跨界創新,實現科技突圍。
再多行業跨界協同方面,房企的響應也相當積極。
例如,華發就在智慧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跨界協同。讓物理空間成為搭載智慧化服務軟件的平臺。
華發和華為深度合作,聯合研發的新一代“全屋智能家居系統”,可以用一個家庭中控平臺,搭載可擴展的鴻蒙生態系統,實現玄關、客餐廳、臥室、廚房等11個功能空間的102個智能設備的聯動,覆蓋回家、離家、工作、學習、娛樂、烹飪、睡眠、起床等36個智慧生活場景。
而且,這套全屋智能家居體系,是采用的開放式設計,能輕松接入各類品牌智能設備,而不是提供給業主一個封閉的系統。
這樣就能高度適應各個家庭的實際應用場景和品牌偏好,打造一個能夠自適應的智慧社區。也解決了一直以來,各種智能設備之間不兼容的問題。
除了戶內的智慧化,整個社區也能夠搭載數字社區服務平臺、管控平臺、物管公司平臺,真正實現全域的智慧化。
越秀在部分項目,也同樣引進了華為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在交付空間盒子的同時,打造全套的軟件系統。
同時,越秀還和網易蝸牛讀書進行了跨界合作,在項目中落地“蝸牛空中圖書館”,聯合打造智慧社區生態。
通過 WIFI/AP、GPS 科技手段,只要在“蝸牛空中圖書館”覆蓋空間內,打開網易蝸牛讀書app,即可免費閱讀APP上海量的書籍。讓社區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居住空間,還是一個云上圖書館。
三、綠色健康,重回主流視野。
其實,在好幾年前,地產行業曾經掀起過一陣「綠色建筑」的小風潮,一些中型房企憑借綠建優勢,也收獲了很不錯的知名度和業績。
但是隨著行業進入下行通道,“保交房”成了重點,成本更高的綠色建筑更加沒人談論了。
從去年開始,在官方引導和企業的競爭需求下,新一代好房子再次開始追求建筑本體的綠色低碳和環境健康。
例如,前面提到的華發「四化十五優」體系,就包括了大量綠色低碳的設計和建造標準。包括通過綠色環境規劃設計、綠色健康空氣、水及隔音降噪系統的全面實施,使業主的生活更加綠色健康。
綠城則以“健康”為核心,融入了大量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造要素。包括高品質圍護系統、高性能外窗系統、適恒空調系統、聲音控制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綠色材料系統等6大健康系統。打造有綠城特色的“健康宅”產品。
不得不說,目前以頭部房企的代表的行業產品標準,正在快速提高。
設計理念全面升級
產品形態更靈活
在房企新的產品理念指導下,地產行業的產品形態,也逐漸開始呈現出新的設計特點。
一、從建筑視野,到城市視野
過去大家買房,更多關注的是建筑本身,但現在隨著人們對社區生活的期待越來越高,社區與城市界面的融合與功能利用,成為了規劃設計的重要考量。
首先,是局部紅線退讓,打造更多公共空間。
例如,華潤置地就認為,拿到一塊地,不能只是簡單的強排、算貨值,而應該對周邊整體居住環境和城市功能進行綜合思考,提出公共價值最大化的方案。
去年華潤置地在上海的幾個明星項目,基本上都做了紅線的局部主動退讓。
例如,中環置地中心項目將南面連接市政公園的1KM的沿街面,打造成了“潤系”景觀水岸。一方面,主動將紅線向后退讓,騰出空間來打造街角花園;另一方面,還自行出資,將市政道路旁的160棵行道樹,和地面鋪磚,全部進行了替換。
將打造的范圍從紅線內,拓展到城市銜接面,對整個街區,都進行了一次景觀升級。
上海萬科首個“拾”系作品朗拾花語中,為了充分利用貫穿項目的T字型水系,則在社區邊界處,通過局部內退的方式,退讓出更多城市公共空間,沿河岸打開視野面,并將部分空間用于營造轉角廣場、口袋公園。
▲中國鐵建&萬科·朗拾花語河岸效果圖
不僅放大了水系景觀優勢,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園放松空間。
其次 ,打造更多便民空間,放大公共性。
除了退讓出更多的公共空間,一些房企,甚至還會在大型項目,打造更多的公共配套,來提升項目的公共性。
例如華潤置地上海南翔項目,就打造了大量的“便民格子”,提供運動、咖啡、寵物相關的輕運營服務。通過這些空間的打造,創造顆粒度更細膩的城市生活體驗。
目前,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已經具備這樣一種理念,那就是,不應該用圍墻來割裂城市空間,讓城市街道變得單調乏味。而是在項目規劃階段,對紅線內外進行整盤考量,為業主提供層次更豐富的生活方式,有機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也就是萬科所說的,“從建筑視野,到城市視野”。
畢竟,業主不是與世隔絕地生活在圍墻里,舒適、多元、豐富的街區帶來的煙火氣,才能夠讓居住更幸福。
二、戶型設計,不斷突破瓶頸
在住建部長所表述的好房子標準中,還明確提到要“引導建筑師精心設計好的戶型”。
其實,房企在戶型上的競爭,早就已經“卷”麻了。但是,隨著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個城市放松設計規范,給房企戶型創新又打開了空間。
首先,是“四代宅”的大爆發。
這之前明源君在《2024年,第四代住宅徹底起飛》和《真不敢想,零公攤時代真的來了》中,給大家詳細介紹過目前四代宅在戶型設計上的創新進展。
當然,也有一些房企在四代宅的探索上,繼續做加法。例如,四代宅+低空經濟。
華發設計的環繞式、無干擾、三層錯層的四代宅,為每戶配備30㎡帶無人機停機坪的超大露臺,同時還能擁有三面采光的270°環幕客廳,對居住場景的想象越來越大膽。
其次,是戶型的可成長性,重新被重視起來。
例如,綠城的“生命宅”,就在結構上突破了高層住宅剪力墻較多的局限性,讓室內空間盡量無墻少梁,賦予空間50%靈活度,可以為業主提供按需定制的空間布局,輕松實現LDKB一體化、雙子房、雙鑰匙等個性化空間結構。
同時,綠城“生命宅”,還可以為餐廚、陽臺、衛生間、玄關等空間提供13個功能模塊,這些部品可以實現功能集成化、可升級、易煥新。從而滿足家庭成長不同階段的空間需求。
華潤置地也同樣在戶型可成長性上,做出了一些創新。例如,華潤置地在深圳的項目做出了69㎡的三代居。在空間功能集成、創新收納、靈活改造方面,都做到了極致。
圖片:華潤深圳坪山紫樾潤府69㎡三代居
另外,公區品質升級,也成為大趨勢。
在產品設計越來越卷的背景下,房企的品質升級重心,已經從戶內開始向公區蔓延。
例如,前幾年還不常見的「花園式全明電梯廳」,也就是入戶光廳,現在在部分城市已經基本上成為“卷王”戶型標配了。
例如成都龍湖三千云錦143㎡的戶型,擁有13㎡獨立花園入戶前廳,電梯門一開,就是全景景觀。可以種花種草,收納、玩耍,空間的場景承載力極強。
這些設計亮點,讓戶型的改善屬性更加具體和豐滿。除此之外,社區會所、功能性園林景觀,也都是開發商目前在瘋狂“卷”的方向。
不得不說,行情倒逼下,行業正在收獲一次產品全方位的創新大爆發,這可能是“塞翁失馬”式的一次意外收獲。
三、從標準化,到非標準化
上半年,明源君在《地產行業,熟悉的時代又回來了》中說過,目前頭部房企還有一個產品趨勢,就是:標準化產品復刻,部分讓位于定制化設計了。
例如,華潤置地在上海的不少項目,都增加了定制化的細節,在強調項目的審美風格。例如定制公區的景觀地面、種植池、水池都定制成弧形設計,匹配項目整體的設計風格。室內的裝修部品材料,例如仿古水龍頭等,也統一進行了大量風格化的定制。
綠城的“生命宅”則為同一戶型提供多種格局可選套餐,實現了戶型定制,滿足客戶家庭差異化的需求。
并且還能提供后加裝服務,通過“5+1加裝包”(顏值、收納、電器、智能、軟裝包+定制包)為業主隨心定制室內裝修。
從標準化,到定制化,根本上是從過去的“效率至上主義”,轉變為了“客戶需求至上主義”。顯然,這種思路更加符合如今供需關系逆轉的大趨勢。
小結
目前這一輪圍繞「好房子」展開的產品體系更新潮,其實是遭遇發展危機后,房企們開始主動思考,住房短缺時代結束后,未來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居住產品?什么樣的產品戰略能夠穿越周期?
頭部房企們,都已經在答題。而最終,市場會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獅范區